谢文渊眉头紧锁。喷火坦克的出现,意味着日军的进攻升级了。他略一思索,对程启明说:“命令师属工兵连,在左翼第二防线布设反坦克地雷。告诉一团,逐步后撤,把日军引入雷区。“
“那右翼?“
“右翼日军已是强弩之末。“谢文渊看了看怀表,“让二团发起总攻,务必在天亮前收复前沿阵地。“
战斗进入最惨烈的阶段。左翼一团且战且退,将日军的喷火坦克引入预设雷区。右翼二团则发起决死冲锋,与日军展开白刃战。雨水混合着鲜血,在阵地上汇成一道道红色的小溪。
谢文渊穿梭在各个阵地之间,不时举枪射击。在一个战壕拐角,他迎面撞上一个日军士兵。两人同时举枪,却都发现枪膛进水无法击发。日军士兵嚎叫着挺起刺刀冲来,谢文渊侧身闪过的同时,拔出腰间的将官短剑,一个突刺结束了战斗。
“旅座!“郑国栋带着一队炮兵赶来,“他娘的,炮弹快打光了!“
“还有多少?“
“每个炮位不到二十发!“
谢文渊望向江面,日军的第二批登陆艇正在逼近。没有炮火掩护,这场仗将会打得异常艰难。
“集中所有炮弹,覆盖江面。“他果断下令,“然后,带着你的炮兵,拿起步枪上前线。“
郑国栋愣了一下,随即咧嘴笑了:“早就该这样了!兄弟们,让小鬼子的尝尝咱们炮兵的刺刀!“
凌晨三时,雨势稍缓。左翼雷区接连传来爆炸声,两辆日军喷火坦克被炸毁。右翼在付出巨大代价后,终于收复了前沿阵地。然而日军第三批登陆部队已经逼近江岸,而守军的弹药即将告罄。
“旅座!“通讯参谋的声音带着绝望,“战区回复,补给船因风浪太大,无法出航!“
观测所里一片寂静,所有人都望向谢文渊。雨水从他的帽檐滴落,在摊开的地图上洇开一团水渍。
便在这时,老周又一次出现在观测所外。这次他推着一辆独轮车,车上堆满了用油布包裹的箱子。
“旅座,“老周的声音依然平静,“老乡们送来的。“
箱子打开,里面是崭新的子弹和手榴弹,还有一些用油纸包着的干粮。最让人惊讶的是,还有两箱珍贵的****。
“这...这是从哪来的?“程启明惊讶地问。
老周笑了笑,脸上的皱纹在灯光下格外深刻:“老百姓知道咱们缺弹药,把藏着的家伙都拿出来了。“
谢文渊深深看了老周一眼,没有多问,只是郑重地敬了个军礼:“代我谢谢乡亲们。“
有了这批弹药的补充,守军士气大振。当日军第三批登陆部队靠岸时,迎接他们的是更加猛烈的火力。
天色微明时,日军终于开始撤退。江面上漂浮着登陆艇的残骸和无数尸体,浑浊的江水被染成了暗红色。
谢文渊拖着疲惫的身躯巡视阵地。雨水还在下,但已经小了很多。在一个机枪阵地前,他看见士兵们正在清理枪械,用油布仔细擦拭每一个零件。
“旅座,“一个手臂缠着绷带的士兵站起身,“咱们守住了。“
谢文渊点点头,目光越过长江,望向对岸的日军阵地。这一夜,他们付出了八百多人的伤亡,但日军付出的代价至少是守军的两倍。
回到观测所时,吕特派员还在那里。这位特派员的神情复杂,欲言又止。
“特派员,“谢文渊主动开口,“这一夜,你可看明白了?“
吕特派员沉默良久,最终轻声道:“谢旅长,我会如实向重庆报告。贵部...都是好样的。“
谢文渊没有说什么,只是走到观测所门口,望着渐渐亮起的东方。雨停了,天边泛起鱼肚白,新的一天即将开始。
他知道,这场雨夜鏖兵只是开始,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。但只要这片土地上还有这些舍生忘死的将士,还有那些默默支援的百姓,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。
长江的涛声依旧,如同这片土地不屈的脉搏,在这雨后的清晨,格外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