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历史不是爽文 > 中庸——懦弱之道罢了

中庸——懦弱之道罢了(2 / 2)

“中庸”一词最常被用来反对激烈批判。当人们愤怒、呐喊、揭露不公之时,总有一类人跳出来说:“别那么激进,和平一点不好吗?”但他们口中的“和平”,恰恰是在系统性压迫面前的沉默;他们倡导的“理性”,不过是对既得利益者温顺的顺从。

如果中庸是面对强权时的低头,那它不是美德,而是帮凶;如果中庸是在正义呼声面前的“和稀泥”,那它不是理智,而是冷血。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来自少数人的激进、批判与不妥协,而从未来自所谓的“中间派”。真正的中庸者,往往成了强权的掩护、黑暗的遮羞布、历史的累赘。

没有立场的“中立”,往往就是站在压迫者那边。“中立”看似公正,实则荒谬。正如有句话说得好:当正义与邪恶发生冲突时,你选择沉默,就是站在邪恶那边。世界不是非黑即白,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问题都可以“各打五十大板”。

在种族歧视面前的中立,是对受害者的再次压迫;在性别暴力面前的中立,是对加害者的纵容;在阶级压迫面前的中立,是对体制的背书。

一个社会的道德高度,取决于人们在面对不公时是否能站出来。而那些自诩“中庸”的人,常常是最先逃离战场的懦夫。他们畏惧被贴标签、害怕失去利益,于是选择“骑墙”——结果就成为了权力的盲从者,成为了沉默的共犯。

一个社会若被“中庸文化”全面侵蚀,它的思想活力将会极度衰退。因为中庸者不思改变,不肯批判,不愿承担。他们崇尚“稳定压倒一切”,主张“模糊处理”,推崇“息事宁人”。

这种思维方式深入人心之后,整个社会将不再有锋芒、不再有冲突、不再有改革的动力。人人沉浸在“别出头、别惹事、别得罪人”的集体幻觉中,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集体沉默的文化——一切都变得圆滑、虚伪、无趣、僵化。

于是,人民忘记了呐喊的声音,忘记了愤怒的力量,忘记了改变的希望。中庸成为集体麻醉剂,把社会变成一个安静的坟场。

中庸者不仅不批判压迫,还常常居高临下地嘲讽那些站出来发声的人。他们说:“你们太激动了”“你们不理性”“你们搞对立情绪”“你们影响社会稳定”。

最新小说: 万人嫌恶女不攻略了,男主们却缠了上来 督军爹爹开门,福气包来噜! 京夜吻她 我引风月局 独守空房?郡主再嫁夜夜娇红眼 嫡女重回赐婚前,暴戾王爷缠上身 和离后发家,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学姐,嫁给我可好? 四合院:傻柱重生,娶妻陈雪茹 重生拥有混沌灵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