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历史不是爽文 > 中庸——懦弱之道罢了

中庸——懦弱之道罢了(1 / 2)

不知从何时开始,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贴上“中庸”的标签,来标榜自己所谓的为人处世的智慧。看着真好笑。

我一直很反感“中庸”这个词,明明就是飘忽不定的“摇摆人”,装什么大智若愚。其实很多人,也包括我自己,既不是左,也不是右,美其名曰“中庸”,实际上,有利益就妥协,有强权就萎缩,有风险就逃避,俨然一副奴才相。说白了,左的不彻底,右的不决绝,左右逢迎才是这类人的生存法则。

能上能下,忽左忽右。

伪中庸者,其实不过是“怕惹事”。在现实社会中,我们经常遇到一类人,号称自己“中立”“理性”,不左不右,不偏不倚,强调“凡事都有两面”“不能走极端”。但你若深入观察,便会发现,这种“中庸”,多半不是理性判断,而是一种逃避冲突、回避表态的本能。

他们不是不明是非,而是不愿承担站队的风险;不是没有判断力,而是不想在关键时刻成为少数派。于是,他们用“中庸”来包装自己的沉默与妥协,掩盖内心深处的胆怯与懦弱。

所谓“中庸”,本质上是一种自保哲学,它追求的不是正义、真理,而是利益与安全。它不关心世界向哪里去,只关心自己是否会受到波及。

中庸,曾是道德哲学,如今是犬儒外壳。古人讲“中庸之道”,本意并非懦弱、妥协,而是寻求在极端中的平衡,力求在激烈的张力中保持理性。但今日之所谓“中庸”,却早已异化为一种毫无立场的退让文化,一种不问是非、只顾自身的政治犬儒主义。

这种“中庸”者,面对压迫不敢怒,面对谎言不敢辨,面对争议不敢表态。他们最擅长说:“我不是支持谁,我只是觉得都差不多。”一句“都差不多”,让所有斗争失去意义,让一切抗争归于沉寂。他们用“平和”的语气,掩饰冷漠的内心;用“中立”的立场,逃避承担的责任。

真正的道德哲学中庸之道,是有原则、有判断、有勇气的。而今社会中泛滥的“中庸”,只是一种毫无担当的处世术罢了。

不左不右,是因为没胆也没骨。那些高举“中庸”之旗者,其实多数人根本不理解左右政治立场的根本差异,只是下意识地规避矛盾,希望既不得罪上层,也不与下层为伍。

他们嘲笑左派太激进,讽刺右派太迂腐;但若让他们提出自己方案,往往空洞无物。他们既不具备批判现存秩序的勇气,也没有扞卫传统制度的信念。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们不偏不倚,而在于他们根本没有立场。

左右逢源,不过是权宜之计;能上能下,实为权力的附庸。他们就像软体动物,根据环境随时变形,无根无心无义无骨。

最新小说: 八零:牛马老太重生,这次我当搅家精 爱你,是我戒不掉的瘾 快穿:从入门到精通 四合院:疯批傻柱一心报复白眼狼 惹火 恰春归 大小姐,您吃错药了? 兽世恶雌好孕爆表!六个大佬争着宠 重生六零:资本大小姐搬空家产去追夫 一寸相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