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历史不是爽文 > 第8章 古代也有监察委、纪委限制权力

第8章 古代也有监察委、纪委限制权力(2 / 2)

而那些“乱臣贼子”型的皇帝,则会设法限制御史权力。例如明武宗朱厚照、清乾隆中期以后,御史渐失实权,更多成了“背书机构”。但在其之前,御史不仅有独立调查权,有时还直接掌握“票拟权”——即是否对某人立案,可以由御史台定夺。唐宋时期尤为典型,连宰相都怕惹上御史台。

一个典型例子是唐代御史中丞李景让,他弹劾宰相韦执谊,说其朋党误国,虽然最后被贬,但言论震动朝堂,百官肃然。再如宋代御史中丞王拱辰,敢上奏宋真宗,揭露朝廷对辽外交失败,对内经济腐败,虽然此举未能立刻改变局势,但这种体制的存在让朝廷不能为所欲为。

宋代把监察系统推到了一个新高度。除了传统御史台,还建立了“三院台谏”制度,即谏院、台院、殿院三部分共同负责监察、上谏、弹劾。其中谏官主讲道德、政策批评;台官主讲官员行为;殿官负责宫廷内部事务。

同时,宋代还推行“风闻言事”、“密疏上达”等机制,允许御史不经审批直接向皇帝报告问题。这相当于赋予了监察官员特许渠道,绕过行政程序,直通天听。虽然容易引起内部纠纷和权力冲突,但也保证了“有人敢说话”。

而且御史每隔几年要轮换、巡视地方,类似于定期“审计”。巡视回来必须写《巡历奏报》,把地方行政状况、治安、赋役、民情一一上报,供朝廷参考决策。这种机制,不但让中央了解地方实际情况,也形成了相对有效的信息流动。

到了明代,监察体系进一步庞大化和专业化。洪武年间朱元璋整顿吏治,把监察制度作为“反贪治国”的工具。明初设置“都察院”,下设“十三道监察御史”,覆盖全国,每道监察御史都定期巡视所辖省份,有专属印信和“立案权”,甚至能当场捉拿贪官。

同时,还设立“六科给事中”,对六部(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)进行垂直监察。也就是说,监察御史负责横向巡视,六科负责纵向审理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双线监督”体系。

清代延续明制,增加了“督察院”,监察御史职能更加分明。但也逐渐演变为“言官政治”,即依靠文字奏疏进行舆论监督。在清代早中期依然有效,到了晚清则因积弊和政治环境变化而衰落。但这套制度持续了两千年之久,并非什么“权力真空”。

最新小说: 强嫁权臣捂不热,我换夫你慌啥? 被迫赐婚,糙汉王爷将她宠上天 全员疯批:成了偏执前夫的白月光 将军府的嫡女不好惹 渣夫假死换妻?资本家娇女转身嫁军少 空间通三界,小农女带飞全家 好难啊,快穿拯救病娇男主 斗罗叶骨衣:穿回过去,还称帝? 掏空家底,资本家少奶奶下乡了 扮猪吃虎?冲喜后病弱首辅折腰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