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建国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了几分,他迫不及待地往下读去。
越读,他脸上的表情就越是精彩。
从最初的些许讶异,到后来的浓浓惊喜,再到最后的目瞪口呆,乃至浑身轻微的战栗!
这篇文章,旁征博引,信手拈来。从孔孟老庄的智慧箴言,到唐诗宋词的瑰丽意境;从西方先哲的理性思辨,到近代先驱的救亡图存;从“两弹一星”元勋的默默奉献,到当代工匠的精益求精……古今中外,天文地理,历史人文,仿佛就没有作者不知道的!
更可怕的是,这些引用并非生搬硬套的“掉书袋”,而是与论点完美融合,如同羚羊挂角,无迹可寻,却又处处彰显着作者那远超同龄人的学识厚度和思想深度。
其论证逻辑之严密,层层递进,环环相扣,如剥茧抽丝,将“星辰为引”的理想高度与“跬步不休”的实践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。
其语言表达之精妙,时而汪洋恣肆,大气磅礴,振聋发聩;时而涓涓细流,润物无声,引人深思。字里行间,透着一股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。
这哪里是一篇应试作文?这分明是一篇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学术论文!一篇足以在顶级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精品散文!
“我的天……我的天……”王建国喃喃自语,拿着红笔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,他甚至忘了给这篇作文打分。
他猛地抬起头,看向坐在他对面,同样在埋头苦干的年轻教师李明。
李明是省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,刚参加工作两年,为人颇有几分恃才傲物的劲头,对高考作文的要求也一向严苛。
“小李!小李!你快过来看看!我……我可能发现了一篇神作!”王建国压低了声音,但语气中的激动却怎么也掩饰不住。
李明闻声抬起头,看到王建国那副像是中了五百万彩票的表情,不由得撇了撇嘴,心中暗道:“王老师又大惊小怪了,不就是一篇写得稍微好点的作文嘛,至于激动成这样?现在的学生,能有什么深刻思想?”
他放下手中的笔,略带敷衍地走了过去:“王老师,什么文章啊,让您这么激动?”
“你自己看!快看!”王建国将那份试卷递了过去,眼神中充满了期待。
李明接过试卷,目光随意地扫了一眼标题,“《星辰为引,跬步不休》?呵,口气倒是不小。”他心中不以为然,开始阅读正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