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呜呜呜……谁……谁能借我一点点那个未知液体啊?我……我不小心给打翻了……”一个梳着双马尾,看起来娇小可爱的女生,此刻正带着哭腔,怯生生地向周围的“竞争对手”们求助。她的实验台上,一片狼藉,一个棕色的试剂瓶倒在地上,里面那珍贵的“未知透明液体”洒了大半,只剩下瓶底浅浅的一层。她本想用“视深法”这种相对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大致估测一下折射率,先找找感觉,结果因为太过紧张,手一抖,直接上演了一出“杯具”。这下可好,实验还没正式开始,最重要的实验样品就快没了,这让她如何不绝望?周围的选手们虽然也大多自顾不暇,但听到她的哭声,还是忍不住投去几分同情(或许还有一丝幸灾乐祸)的目光。
更有甚者,一些心理素质稍差,或者平时过于依赖标准实验流程的选手,在面对如此开放性、如此考验自主设计能力的题目时,直接就懵圈了!他们坐在实验台前,一会儿拿起这个零件看看,一会儿又拿起那个仪器摸摸,眼神空洞,大脑一片空白,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,仿佛一群迷失在物理迷宫中的无头苍蝇。
“这……这实验到底要怎么做啊?!给的这些破铜烂铁,哦不,是基础器材,也太考验想象力了吧?!”
“精确测量?还要减小误差?就凭这些玩意儿?出题老师是不是对‘精确’这个词有什么误解啊?”
“我感觉我这么多年的物理实验都白做了!以前都是照着实验报告一步步来,现在突然让我自己设计,我……我直接宕机了啊!”
“早知道实验环节这么变态,我还不如在理论笔试的时候多蒙对几道选择题呢!”
绝望、沮丧、烦躁、自我怀疑……各种负面情绪,如同看不见的病毒,在这些平日里眼高于顶、意气风发的“物理天才”们心中迅速蔓延。他们引以为傲的物理知识储备,他们曾经在各种模拟考中所向披靡的解题技巧,在这一道看似简单,实则处处是“陷阱”,招招考验“内功”的实验题目面前,被无情地碾压,被残酷地吊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