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物理竞赛实验中心的空气,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着,充满了焦躁、困惑与压抑的低语。
时间,已经无情地滑过了四十分钟。
对于这三十名从全省物理尖子中杀出来的“天之骄子”而言,这四十分钟,简直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。
“设计并搭建一套实验装置,用于精确测量一种未知透明液体的折射率,并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。”
这个看似开放,实则处处是“陷阱”的题目,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宫,将绝大多数人都困在了原地,让他们抓耳挠腮,束手无策。
放眼望去,各个实验台前,早已不复最初的平静。
有的选手,对着一堆看似齐全却又感觉哪儿都不对劲的器材,眉头拧成了麻花,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涂涂改改,却始终无法勾勒出一个清晰可行的实验方案。他们一会儿拿起一块棱镜,比划着光的入射角度;一会儿又拿起几块透镜,试图组合出什么神奇的光路,结果却往往是光线散射得一塌糊涂,连个清晰的光斑都找不到。
“不对啊!这个全反射的临界角,用肉眼根本就看不准啊!稍微偏一点,就不知道到底是反射了还是透射了!”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,来自省重点中学的男生,几乎要把脸贴在那个简陋的旋转平台上,试图观察激光束在直角棱镜中的传播路径,结果看得眼冒金星,依旧是一头雾水。
“谁能告诉我,这个‘残缺版’的分光计底座到底要怎么用啊?!没有平行光管和望远镜,我连入射光和出射光都对不准,还测个鬼的角度啊!”另一个实验台前,一个脾气略显暴躁的短发女生,正烦躁地拨弄着那个只有角度盘和狭缝的金属疙瘩,嘴里不停地抱怨着。
更有甚者,一些心理素质稍差的选手,在连续几次尝试失败后,已经开始有些自暴自弃了。他们有的双手抱头,无助地望着天花板,仿佛在祈求物理学大神显灵;有的则干脆放下了手中的器材,眼神空洞地发呆,显然已经被这道“变态”的题目彻底击垮了自信。
实验室内的气氛,压抑得几乎能滴出水来。监考老师们虽然面无表情地在各个实验台间巡视,但他们心中也清楚,今年的实验题目,确实是有些“超纲”了。这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,更是对他们创新思维、动手能力以及在压力下解决问题能力的终极考验。
然而,在这片充满了焦躁与迷茫的“重灾区”中,却有一个角落,显得格格不入,平静得有些……诡异。
秦风的实验台。
与周围那些手忙脚乱、唉声叹气的选手们不同,秦风从始至终,都保持着一种令人费解的冷静与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