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抬头看了他一眼,想说什么,却没说出口。
回到工位后,我继续投入流程检查和问题清单整理,把财务回填节点、法务合同同步拟稿节点和运营配合节点三条主线分开,做了红黄绿标记区分,红色是核心风险点,黄色是已解决但需跟进,绿色是已完成确认部分。
下午两点,副总发来消息:“有空吗?上来聊一下。”
我立刻带上电脑去了副总办公室,他看见我进来后示意我坐下,直接切入主题:“这次节点压缩执行得不错,很多事情你能主动跟进到细节,比我预期的要快。下周例会我要你把执行方案、问题清单和改进建议讲清楚,重点是‘改进建议’。”
我点头,快速记笔记。
副总继续说:“项目推进节奏是个好事,但节奏控制不仅仅是快,还要留有余地。这次虽然快,但有几个环节是险过,不能下次还用这种方式去拼命赶。”
我明白副总的意思,这次能完成是大家配合,加上部分同事看在副总面子上协作得特别快,但这种人情配合无法长期持续,如果长期压缩节奏,难免有环节失控。
“我明白,下次会预留更稳妥的方案。”我说。
“好,你继续忙去吧。”副总点头示意我离开。
回到座位时已经快三点,我立刻把副总提到的重点更新到汇报文档,并做了“下一阶段节奏建议”部分的草稿。
下班前,魏鹏来敲我桌面:“走,抽空去机房。”
我愣了一下:“去机房干嘛?”
“前两天李倩留的系统流程备份,IT那边说有加密文件夹没能同步出来,今天腾硬盘让咱们带走看一眼,副总让我顺便跟你一起去。”
机房的冷气一直开得很足,服务器的指示灯像夜空里的星点,一闪一闪。我和魏鹏找到那台旧服务器,IT帮忙导出文件后,魏鹏拍了拍我肩膀:“留给你回去慢慢看,别在公司拆。”
我点头。
回到家,夜已经深了,但我还是忍不住打开电脑,把那份名为“Stage_Pending”的加密文件拖出来,用李倩当年常用的组合密码尝试,第二次就解开了。
文件夹里是几十份表格和流程改进方案,还有一个名为《流程优化备忘》的word文档,里面用非常简洁的文字写着:
“如果节点压缩方案执行,请务必保证以下条件: 一、项目负责人必须每日检查实际执行情况,确保及时修正; 二、跨部门协作需保留最低限度的缓冲时间; 三、所有快速执行不应成为常态,否则流程稳定性下降; 四、只有节奏稳定,效率提升才有意义; 五、别让任何人把你的加班当作理所当然。”
我盯着这些文字,仿佛看见李倩在办公室里,神色平静地说着这几句话。
我缓缓合上电脑,深吸了一口气,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: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新的阶段,这条路上没有回头,也不再需要有人牵引,我要走得稳,走得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