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21日|阴转晴
早上六点五十,我在闹钟响前醒来,习惯性拿起手机看邮件,副总凌晨一点发来的一封邮件排在最上方,标题是“下周例会汇报准备”,正文内容很简单:“节点压缩方案执行进度、问题清单、初步改进建议,下周例会将专门安排你汇报一次。”
我盯着这行字愣了几秒,眼睛还没完全睁开,心跳就明显加快了一拍。
吃过简单的早餐,我八点准时进公司,空气里还带着未散尽的寒意,前台值班同事在点外卖,几个早到的财务和法务同事抱着文件来回走动,打着招呼却都带着急匆匆的神色。
电脑刚开机,群里就已经炸开了锅。
“预算预估提前,但数据不完整,怎么填?”
“法务拟稿格式跟正式流程不一致,能不能先行执行?”
“运营反馈部分供应商未配合,节点延后半天,怎么办?”
信息刷得飞快,我没有慌乱,而是深呼吸后快速整理问题分类,法务、财务、运营分三组分流推进,同时拉上魏鹏协助联系供应商确认执行时间。
魏鹏在群里只回了三个字:“马上搞定。”
不到半小时,我就收到了法务预审流程确认邮件,财务提交了初步可回填表格,运营那边表格也上传了最新版本,只留下一行备注:“如被查到节点延后,请说明为特殊流程协商。”
我看着这句话,心里闪过一丝笑意——这一行字看似随意,但其实是运营为后续风险做的自我保护,也是我们这次节点压缩最真实的写照。
九点整,我召集了跨部门核心小组线上晨会,用最简短的十分钟直接说明:“节点压缩今天正式全流程执行,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备,不许隐瞒,不许绕弯,今天结束前给我第一轮反馈。”
挂断会议后,我把副总凌晨的邮件截图发到自己桌面,提醒自己今天要完成初稿准备,以便提前发给副总校阅。
中午魏鹏提议去楼下吃饭,我本想拒绝继续核对资料,但看他站在我桌前,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,我还是关了电脑跟着他去了楼下。
我们坐在靠窗的位置,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,外面是灰蒙蒙的晴天,远处的楼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。
“这几天不错。”魏鹏开口。
“还行,压力挺大。”我实话实说。
“你是压力大,但别人看你,觉得你稳得像个老油条。”他拿筷子指了指我,笑着说。
“我也只是装出来的。”我盯着饭盒里的米饭,声音不大。
“装得好也是本事。”他笑了一声,顿了顿,神情认真下来,“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,位置越高,摔下来的时候更疼。别让别人习惯了你一直加班一直接烫手山芋,有时候适当拒绝,也是保护自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