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20日|阴
早晨六点五十五分我醒来时,天还没完全亮,窗外灰白的光线透过窗帘缝隙,像一条斜斜的冷线照在墙上。我盯着这道光线愣了几秒,然后猛地翻身起床,脑子里立刻开始回放昨晚副总留下的修改意见与节点压缩方案。
洗漱时我盯着镜子里自己的脸,眼睛有些发红,眼底微微浮肿,但精神格外清醒。今天是节点调整方案第一次完整落地执行的日子,也是我必须彻底证明自己能带动跨部门节奏的第一天。
八点二十,我准时踏进公司,刚进工位电脑还没开机,项目组群里已经开始有人刷屏,法务提出“流程压缩一天可能影响合同风险预审”,财务说“如果预算节点提前可能导致数据回填延迟”,运营又补了一句“提前节奏可能引发供应链配合延误”。
我没有立刻回复,而是迅速拿起笔记本,按照昨晚副总提的四大节点顺序快速列出核心影响要素,把所有人提出的质疑拆分归类。然后,我在群里只回了一句话:“早上九点,会议室A,所有组长到场,逐项排查解决,不议论,只定方案。”
九点前会议室里人到齐后,气氛比以往都要紧张。魏鹏坐在后排,看着我点点头,示意让我放手推进。
我站到投影幕前,投出最新版流程图:“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——把副总提出的节点压缩方案完全落地,逐条确认可行性并立即调整,遇到问题不绕弯直接讲解决办法。”
法务先开口:“预审压缩一天合同风险大,除非提前同步拟稿,不然无法满足。”
我点头:“拟稿可以提前同步,我和副总确认流程拆分提交,拟稿版先过流程,后续正式合同补交确认。”
财务开口:“预算回填可能延误。”
我直接回应:“延误多少?”
财务沉默两秒:“正常一到两天。”
我盯着她:“底线是多少?”
她看着我:“如果先上估算,允许上下浮动百分之五。”
我快速记下:“接受,流程继续,预估提前,正式回填延后一到两天再校正。”
运营组长提出配合问题时,我问:“供应链节点准备情况?”
“准备中。”
“今天中午之前给我具体表格,不能用‘准备中’糊弄。”
对方被我盯得愣了几秒,点头:“好。”
会议持续了近一个小时,所有节点都被拆解到可执行层面,无人再含糊。会议室里虽然气氛紧张,但我能感受到从刚开始的抵触情绪,到中后期的配合度提升,很多人意识到今天这一关,谁都绕不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