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会后,我回到工位立刻整理会议纪要并更新到项目群,备注注明“已同步副总,今日执行”。副总回复简短:“收到。”
魏鹏端着咖啡走到我工位边,敲了敲桌面:“挺好的,比我第一次带跨部门会时冷场强多了。”
我苦笑:“我刚才其实一直在紧张。”
魏鹏抿了一口咖啡:“但没人看出来。”
中午我没有离开公司吃饭,而是在楼下便利店买了盒饭带回工位,边吃边核对流程细节。群里有人陆续提交表格和确认流程,我抓住每一个空档及时反馈,确保链条不脱节。
下午两点,副总打电话让我上楼汇报节点压缩后的实际执行落地情况。我带着最新更新的流程和各组反馈表格走进副总办公室,他示意我坐下后直接开口:“你说。”
我没有废话,按照节点从最早的法务预审到最后的执行回填,把压缩前和压缩后的时间差列出,说明各环节可能的风险点,以及我已经和各组沟通达成的缓冲方案。
副总听完后沉默片刻,说:“很好,节奏掌握得不错。”
他又补充道:“下一步不是简单执行,而是要开始学会如何持续推进节奏,同时管控风险。节奏快没用,摔了一个点就前功尽弃。”
我记下这句话,深知这是下一步我要跨过的坎。
回到工位后,我立刻把流程更新同步到系统和共享盘,确保每个组都能及时看到最新信息。
五点半时,法务那边传来确认,提前同步拟稿已完成。财务提交了预算预估,备注“上下浮动百分之五”,运营那边也传来了完整表格。
我深吸一口气,盯着屏幕上每一条已完成标记,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。
晚上七点半,我依旧留在公司,调整方案文档和下周周报初稿。魏鹏在回家的路上发消息提醒我:“别太拼,别让别人习惯你所有事都能加班搞定。”
我回了个笑脸:“放心,我知道。”
临近十点,我关掉电脑准备离开时,看见工位抽屉里还放着那张便利贴:“项目只是过程,成长才是结果。”
我把它轻轻撕下来,夹进笔记本最后一页。
离开办公室时,走廊里空无一人,只有应急灯静静照亮着我前行的方向。
今天,我感觉我真正迈入了新的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