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孩儿愿意!"
声音铿锵有力,绝无半点犹豫。只是不等高宇顺反应,他又补充道:
"孩儿有个不情之请。
待大明大军得以对后金作战之时,孩儿恳请投身沙场,为国效力。"
高宇顺闻言先是一愣,随即朗声大笑:
"你这小子!
咱家此来不就是作战,今日你亦已参与其中,莫非不想?"
谁料朴应智闻言,面露困惑之色,思索片刻后,竟认真问道:
"大人,那...现在可以阉割吗?"
此言一出,高宇顺先是一愣,继而忍俊不禁。
他仰天大笑,笑得眼泪几乎夺眶而出:
"你这傻小子!
男儿报国,岂在一时?
回大明后,你若依旧愿意,咱家就收你入门墙,随咱家姓!"
随后,高宇顺开始整顿军队。
他目光如炬,仔细甄选,竟从六千人的队伍中,除太监外,挑选出两千多名精锐。
这些战士个个身强体健、武艺高强,是真正的上等好手。
然而问题接踵而至——
朴应智的队伍仅有一百五十个名额,该如何安置剩余的人手?
无奈之下,高宇顺只得命人取来竹签,令众将士抓阄定夺。
营帐内顿时人声鼎沸,有人喜形于色,欢呼雀跃;
也有人捶胸顿足,懊恼不已。
高宇顺看着这一幕,眼中闪过赞赏之色。
这一群热血男儿,无论留守还是随行,都将是复兴大明的重要力量。
天边泛起鱼肚白时,朴应智站在营帐外,望着熙熙攘攘的将士们,嘴角不自觉地扬起。
经过数日精心准备,人员终是尽数到位,整装待发了。
此刻,他只需等待那最后的号角吹响。
"大人,武器已备齐,请过目!"
一名士兵单膝跪地,双手奉上一张清单。
高宇顺目光在"连弩"二字上稍作停留,微微颔首。
连弩,百步穿杨的利器,此次行动必备无疑。
至于手雷,他摇头轻叹,包袱有限,必须为另一种特殊的"弹药"腾出空间——
仁慈弹。
"仁慈弹?"
朴应智挑眉,眼中闪过几分好奇。
高宇顺沉思片刻,还是将功效对他说明白,朴应智眼睛发亮,有些跃跃欲试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