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校长拿起笔记翻了翻,眼睛亮了亮。那本子上的字迹工工整整,公式推导清清楚楚,连最难的力学题旁边都画着示意图,比他教的高三学生写得还认真。他合上本子,在报名册上重重画了个勾:“行,手续给你办了。六月七号到九号考试,考场就在咱们三中,到时候提前来领准考证。”
“谢谢您,李校长!”何雨柱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,小心地把报名回执折好揣进兜里,又鞠了个躬才转身离开。出了校门时,阳光正好落在他脸上,暖融融的,他忍不住抬手摸了摸兜,仿佛已经摸到了准考证的边角。
确定了报名的事,何雨柱的心踏实了大半。接下来的日子,他把时间掐得更紧了。白天在鸿宾楼忙完,晚上就抱着书本坐到深夜,连院里的灯光,都比别家灭得晚些。
雨水有时半夜醒来,会看到哥哥屋里还亮着灯,窗户上映着他低头看书的影子。小姑娘踮着脚跑到窗边,扒着玻璃小声喊:“哥,睡觉。”
何雨柱听到声音,会放下书拉开窗帘,笑着刮刮她的小鼻子:“哥再看会儿,等哥考上大学,就带你去学校玩,那儿有好多好多书。”
“比胡同口的新华书店还多吗?”雨水眨巴着大眼睛。
“多得多!”何雨柱抱起妹妹,往她兜里塞块水果糖,“所以哥得加油啊,不然带不动小雨水去看啦。”
看着妹妹含着糖满足地笑,何雨柱心里更暖了。这也是他非选清华大学不可的原因——离南锣巷近,骑着自行车半个钟头就能到。雨水才六岁,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,何大清虽说回来了,可那性子靠不住,他实在放心不下把妹妹扔在家里,自己跑到千里之外的边疆。
再说清华的机械系,虽说比不得哈工大的重工底子厚,可毕竟在四九城,接触的资源、信息都更及时。他有系统在身,缺的不是基础,是实践的机会,留在城里,反倒更方便找地方琢磨技术。
“就这么定了。”何雨柱把清华的招生简章贴在墙上,旁边写上“六月七日,加油”,每天抬头就能看见。
日子在书页翻动声和锅铲碰撞声里悄悄溜走。胡同里的槐树抽出了新叶,又渐渐浓绿成荫,转眼就到了五月初。
这天一早,何雨柱骑着自行车去图书馆还书。车筐里装着一摞书,有俄语词典,有高等数学,还有本《物理实验大全》,每本都夹着密密麻麻的便签。管理员老张见了他就笑:“雨柱,这月你都来三趟了,再这么看,我们馆里的理科书都要被你翻烂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