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人们动作很快,不到一小时,十栋毛坯房就被塞满了“居民”。张铁柱操控无人机升空,红外镜头下的村落顿时“活”了过来——假人虽然没体温,但体内预埋的发热芯片模拟出37℃的橘红色光点,从高空看,俨然是个炊烟袅袅的定居点。
“移民局的验收组明天上午到。”张铁柱收回无人机,“他们只带肉眼,不带卫星。”
谢一扬点点头,走向最后一辆卡车。车厢里堆着成箱的“生活道具”:破铁锅、旧被褥、甚至还有几笼活鸡活鸭。他抓起一只鸭子,捏着它的脖子晃了晃:“叫两声。”
鸭子惊恐地“嘎”了一声。
“挺好。”谢一扬满意地松开手,转头对工人下令,“把这些畜生赶进村里,再泼几盆馊水,要像住了半年以上。”
凌晨三点,一切布置完毕。
谢一扬坐在车里,看着卫星传回的实时图像——那个本应空无一人的山腰,此刻正“热闹”地闪烁着数百个代表生命迹象的光点。移民局的数据库里,这些光点对应着240户“已安置移民”,每户能套取5万元补偿款,合计1200万。
“北京来的审计组到哪儿了?”他突然问。
“还在宜昌查账。”张铁柱调出监控,“但有个实习生昨晚溜去县档案馆,翻看了原始征地记录。”
谢一扬眼神一冷:“名字。”
“陈志明,22岁,武汉大学审计专业。”
车内的空气骤然凝固。谢一扬沉默片刻,突然笑了:“大学生啊……那他一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