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是夜东风正劲,这支庞大的船队片刻不停地向着上游进发。
到第二天接近午时的时候,船队抵达了筑水河口。
这是一条贯穿谷城全境的汉水支流,同时也是谷城与光化的交界之处。
谷城和光化两县,是除南漳、宜城之外,韩复集团最老牌的根据地了。
而且,襄樊营里有大量的将士,都是谷城和光化人,侯御封、周红英等将领,也都是从这里出来的。
这两县一直以来都是襄樊营的西大门,战略意义非常重要。
韩复没有下船,就在座船上召见了两县的官绅军民、耆老名流。
原先谷城县令是陈智,光化县令是吴鼎焕。
吴鼎焕立场坚定,归顺韩复的时间很早,并且在韩复单骑招抚光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,其后也一直帮襄樊营稳定光化局势,可谓劳苦功高。
去年的秋季战事之后,韩复调他领均州牧,上个月襄樊营升格襄樊镇,重奉明廷正朔之后,韩复又给他升了一级,到郧阳去任知府。
陈智尽管归顺的时间比吴鼎焕还早,但他与冯养珠绑定的很深,而且还是在襄樊营武力压迫之下才被迫归顺的,这一点,就比吴鼎焕差很多了。
差一点就慢一步,慢一步就步步慢。
本轮的人事大调整中,陈智升半级,任均州知州,成了吴鼎焕的下属。
现在的谷城知县叫芮作圣,是原先保康县的知县。
保康县就是当初为了解决荆襄百万流民问题,而从房县析置的,在大山里头,穷乡僻壤的,肯定不如谷城县条件来得好。
保康县在秋季战事之后,主动归顺襄樊营。
此番韩复将芮作圣安排到条件更好的谷城县,算是一种奖励。
他不搞革命不如晚革命,晚革命不如不革命那一套,谁有贡献,谁跟自己的时间早,谁在自己心里的位次就更靠前。
后来投降的,哪怕你是高斗枢、徐启元、王光恩这样的大员,也不如参事室里的一个参事,文书室里的一个书办,部队里的一个小小百总。
也得靠边站。
而如今的光化知县是原均州牧张振瑜,当初襄樊营大兵到均州的时候,这老哥跟着明军一起跑到了郧阳。
等到襄樊营包围郧阳,高斗枢、徐启元、王光恩出降,张振瑜才跟着一起投降。
高、徐、王三人还有统战价值,张振瑜则没有,况且此人是个很平庸官僚,年纪又大,韩复把他安置到了光化当县令。
张振瑜同样是郧西张家的一员,还是张文富的堂叔。
上次两人见面的时候,还是在郧阳,当时张振瑜是均州知州,而张文富则是意气风发的荆门州团练总兵。
如今只是大半年的时间,已经沧海桑田,不论是鄂西局势还是天下局势,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两人这时相见,都不胜唏嘘感慨。
但神奇的是,这两人兜兜转转,到目前为止,居然还都做着大明朝的官!
折腾一圈,好像又回到了原点。
这上哪说理去。
不过,韩复没有那么多的唏嘘感慨,像是张振瑜、芮作圣这些人,上个月的册封典礼上,他都见过了,这次只是礼节性的做了一番茶叙。
他会谈的重点,还是在放在谷城和光化两县的大户身上。
鄂西在此时人们的眼里,是没什么太大价值的烂地,尤其是大巴山里面,那更是标准的穷山恶水。
对于朝廷来说,很多时候统治成本远远大于统治收益,没有好处,全是麻烦。
但那是对于只能用赋税、丁口来整合资源的朝廷来说是这样。
对于韩复来说,鄂西全是宝啊,矿产资源极为丰富。
郧西就有着丰富的浅层铁矿资源,郧西铁厂开采的铁料,顺着汉水,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输送到襄阳去。
襄樊营这一年来爆兵爆得那么快,没有郧西铁厂的保障是不可能的。
换个地方都做不到这样。
除此之外,鄂西大部分地区都处在秦巴多金属矿带上,荆门、恩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,竹溪、竹山有石英石,谷城、保康的山里有石灰石、绿松石。
郧阳除了铁矿之外,还有铜矿,以及多种稀有金属。
在宜昌,还有着世界级的特大磷矿。
全身都是宝啊。
又有汉江和长江这两条黄金水道,简直就是天然的种田爆兵的宝地。
上帝(指真武大帝)应许之地,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啊
条件很好,就是缺钱,严重地缺钱。
他这次过来,明面是来下聘敲定婚事的,实际上也是来下聘敲定婚事的,但以咱韩某人的尿性,向来是贼不走空。
出门没捡到钱,那就是亏。
出来一趟如果只干一件事的话,那更是亏上加亏。
石灰石在整个大巴山和荆山都有着广泛的分布,但谷城这边尤为丰富。
并且谷城就在襄阳的上游,大宗货物顺流而下,可以又快又便宜的输送到襄阳,乃至汉江下游、长江下游。
他打算考察一番,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,就将水泥厂设在谷城县的石花街一带。
当然了,这个钱还是要谷城、光化两县的大户一起想办法的。
这时,座船顶层的一间大号舱室内。
“钱元昌,你说谷城有几家大户来着?”韩复立在舷窗边,望着正乘坐一艘艘脚船,摆渡过来见自己的财主们。
四月底的编制调整中,金总局变化并不大,就是完善了一下部门的结构,确定了薪阶标准,以及增设了各地分局。
钱元昌任樊城分局的局长。
樊城分局是整个金总局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分局,因此,钱元昌还提了半级,兼任厘金总局副总办。
他本来生得就胖,这一年来春风得意,这时更是圆滚滚的,如同肉球一般。
“回大人的话,谷城有三大钱庄,七大商行。领头的,乃是乔、王、李、陈这几家。”
钱元昌既是谷城本地人,原先也是谷城钞关的税课司大使,对谷城的商业情况相当了解:“其中乔家是谷城最为豪奢的大家,他家经营的大江商行,经营漕运、南货北货、钱庄,在城外有好几个码头,十几间仓库,保康县、
房县的山货、木材、药材都要经过大江商行出手。”
“乔家?乔四海?”
“大人好记性,就是乔四海。”钱元昌道:“乔四海此人身量不高,但却极有威严。听说原本是汉水漕帮的一个船夫,不知怎地,竟有了如此家业。反正是极有胆识,极有手段的人。当初冯养珠在的时候,都要倚仗此人。”
乔四海确实也算得上是号名人,韩复当初刚刚拉起部队,正到处敲竹杠的时候,就听说过乔家。
不过,当时他那几十个叫花子军,糊弄糊弄乡下的土财主还差不多,像是这种城里的名流,根本不敢碰瓷。
后来他杀冯养珠,收服谷城时见过乔四海,前段时间的册封典礼上,又见过一次。
大江商行送了两千两还是三千两,他记不清楚了。
“还有呢?”
“还有就是宝丰银号的王存善,济民药行的李济民。”钱元昌介绍道:“谷城主要就是乔、王、李这三姓,其他几家都差些意思。
“光化那边呢?”
“光化………………”钱元昌转着眼珠子想了想:“光化就更差些意思了,与咱们谷城没法相比………………”
尽管汉水北岸都是平地,但坏就坏在全是平地上了,无险可守,又直面河南,各种土贼、马匪、乱军隔三差五的就来零元购一次。
乡野十分凋敝。
按照光化县的统计,田土地荒率在五成左右。
更为悲催的是,县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,这里长期是郧阳明军和襄阳顺军交锋的主战场,大小战事无数,几经易手。
有点能耐的,都跑到襄阳、武昌去了。
实在舍不得走的,也去了谷城。
城中的商业环境几乎被摧毁殆尽。
而谷城县虽然八山一水一分田,但此地受战事影响较小,又作为汉水上下游商贸的重要节点,漕运向来就很发达。
山上房县、保康县的货物想要出口,也大多通过北河、南河经谷城进行集散。
而且,武当山香火旺盛,很多上山进香的香客,也会从谷城出发。
种种因素汇聚,使得此地漕运、钱庄、木材、药材、生漆、皮货贸易非常旺盛。
人口居然比光化县还要多。
光化在册的丁口是一万两千多人,人口估计在五万左右;而谷城在册丁口三万五千人,人口估摸着能有十二万。
山中小江南了属于是。
韩复、王宗周、钱元昌几人说着话,外面响起了咚咚咚的脚步声。
王宗周和钱元昌到门口迎接,韩复坐着没动。
等乔四海、王存善、李济民等几个大户进了舱室,规规矩矩的叩头,口称“小民见过伯爷”之后,韩复才站了起来,把着乔四海的手臂,笑道:“哎呀,快快请起,快快请起,咱们襄樊镇不兴这一套。
宝丰银号的王存善闻言直想翻白眼。
𝘽𝙄𝙌u𝘽a.v𝙄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