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澳门风云--海上争霸300年 >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角贸易链

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角贸易链(1 / 2)

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
料罗湾的烽火熄灭了,战场上漂浮的残骸尚未完全清理干净,但生存与利润的本能,已经驱使着各方势力将目光重新投向了那片蔚蓝色的、承载着无限财富与梦想的海洋。

在郑芝龙以绝对武力确立的新秩序下,一场以澳门为重要节点、连接东西半球的庞大贸易运动,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,更加汹涌地开展起来。几条核心的“海上高速公路”清晰地浮现出来,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利润惊人的三角贸易链。

一、黄金航线:澳门-广州-长崎(丝银贸易)

这是整个贸易网络中最耀眼、利润最丰厚的一环,也是澳门赖以生存的命脉所在。

每年春季,当西南季风开始吹拂南中国海时,澳门的葡萄牙商馆和各大商行便进入了最繁忙的季节。他们通过广州的“十三行”商人以及像林弘仲这样的顶级买办,深入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和景德镇的窑场,精心采购最上等的生丝、绸缎、锦缎以及精美的瓷器。这些货物被小心翼翼地用防潮的油布和稻草包裹,由内河船只运抵澳门,存入临河的货栈。

与此同时,在遥远的日本,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锁国政策,仅开放长崎一港对外通商,且主要贸易对象就是中国商船和少数荷兰商船。日本盛产白银,对中国生丝、丝绸和瓷器的需求近乎饥渴。但由于官方限制和郑芝龙的控制,日本商人很少直接出海,贸易主要由中国商船(其中绝大多数需悬挂郑氏令旗)和葡萄牙商船(持有特殊许可)承担。

夏季,准备就绪的葡萄牙商船(通常被称为“黑船”,因船体常涂有沥青防腐),满载着中国的奢侈品,升起风帆,借助季风驶向东北方向的长崎。航行充满风险,但利润令人疯狂。一担(约60公斤)生丝在广州采购价约80两白银,运到长崎可售至140-150两,利润率近百分之百。瓷器、药材、书画等利润同样惊人。

抵达长崎后,货物并不能立刻上岸,而是需经过繁琐的检查,并交易在长崎湾内的出岛(Dejima)商馆进行,受到幕府官员的严密监控。交易完成后,葡萄牙人获得的不是现金,而是大量成色极佳的日本白银——主要是著名的“丁银”(马蹄银)和“小判金”。

秋末,当季风转向,这些“黑船”便满载着沉甸甸的白银,返回澳门。白银被重新熔铸成锭,一部分用于支付货款和下一轮的采购,一部分作为利润留存,还有相当一部分,则必须作为“饷银”缴纳给郑芝龙的代表。

这条航线,如同一条巨大的银色血管,将日本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,滋养着东南沿海的经济,也肥了郑芝龙和所有参与其中的商人。

二、跨洋巨链:澳门-马尼拉-墨西哥(大帆船贸易)

另一条同样重要的航线向西延伸,连接澳门与马尼拉,并最终跨越浩瀚的太平洋,抵达美洲的墨西哥。

澳门葡人将从广州采购的生丝、瓷器、棉布、象牙雕刻、家具等中国商品,运往西班牙统治下的马尼拉。在那里,这些商品被装上著名的“马尼拉大帆船”(GaleóndeManila)。这种船只体型巨大,排水量可达千吨以上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帆船之一,但其设计侧重于载货容量而非速度和机动性。

每年夏季,一艘(偶尔两艘)大帆船从马尼拉启航,借助西南季风和北太平洋洋流,开始了长达三四个月、近万海里的史诗般航行。这段旅程被称为“马里亚纳幽灵之旅”,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危险:可怕的风暴、致命的坏血病、导航失误、以及虽然罕见但确实存在的海盗威胁。无数船只和生命葬身在这片蓝色荒漠之中。

幸存下来的大帆船,最终抵达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港(Acapulco)。在那里,精美的中国商品会引起轰动,被运往墨西哥城乃至更遥远的内陆和南美地区,供西班牙殖民地上的流社会消费。它们甚至能影响到美洲本土的工艺和审美风格。

而大帆船返程时,装载的则是美洲殖民地出产的白银——主要是来自秘鲁波托西银矿和墨西哥银矿的银锭、银币。这些白银数量巨大,是支撑整个跨太平洋贸易的基石。白银运回马尼拉后,一部分被西班牙殖民政府用于当地开支和购买东南亚的香料,另一部分则流入中国商人(包括与西班牙人合作的华商)和澳门葡人手中,用于购买下一批中国货物。

𝙱🅘𝑄u𝙱𝙰.v🅘𝓅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重生后,偏执前夫再次沦陷 从烧火丫头到钦差夫人 最终憎恶 星落于眼底 堂哥带我去淘金 什么海王,我就是个钓鱼佬! 踹渣夫!嫁首长!八零辣媳轰动大院 都市奇异录之人狐传奇 挺孕肚嫁权臣遭嫌?我带崽入宫认父皇! 老板黑工资,老板娘向我道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