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045章:塘沽悲声:国耻下的淬炼(第2/2页)
“今日……无课可讲。”
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,“书上写的……是过去的历史。而眼前正在发生的……是活生生的、你们这一代必须面对、必须铭记、将来必须去改变的历史!”
他猛地一拍讲台,粉笔灰簌簌落下!
“《塘沽协定》!尔等需用血、用泪、用一生去记住这个日子!记住这份耻!辱!”
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最后两个字,眼中隐隐有泪光闪动。
“我……我曾与尔等讲,历史是活着的……可我未曾想……它竟会以如此惨痛的方式……重演!”
说完,他剧烈地咳嗽起来,摆摆手,示意下课,然后踉跄着离开了教室。
全班同学僵在原地,如同被冻住一般。
课间,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气氛凝重。
“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!我们要上街游行!去抗议!”
王韭聪挥着拳头,激动地喊道,但他眼神闪烁,底气不足。
谁都清楚,当局为“履行协定”、“避免纠纷”,绝不会允许大规模抗议。
谢安平相对冷静,他推了推眼镜,低声道:
“游行?恐怕一出校门就被警察‘劝返’了。
如今这局面,匹夫之勇,徒招祸端。
我们要做的,是长久的准备。”
林怀安(郝楠仁)没有参与争论。
他独自站在走廊尽头,望着远处阴沉的天空和模糊的西山轮廓。
郝楠仁的现代灵魂与林怀安的民国经历在激烈碰撞。
现代的历史知识告诉他,这是“攘外必先安内”政策下的必然苦果,是积贫积弱中国的无奈选择,但也为日后更大的灾难埋下了伏笔。
而林怀安的情感,则充满了切肤的屈辱和幻灭感。
“光靠读书、请愿,真的能救国吗?”
三叔林崇岳当年在“三一八”惨案后的诘问,再次在他耳边响起,此刻有了答案。
不能!
至少,不能只靠这个!
“那我该怎么办?”
“考军校!用实实在在的力量,夺回失去的尊严!”
这个念头,在极度的悲愤中,非但没有被摧毁,反而像被淬火的钢铁一样,变得更加坚硬、更加清晰、更加义无反顾!
他从单纯的为三叔“报仇”,开始升华为一种更沉重、也更宏大的“雪国耻、争国权”的使命感。
周五晚上,月考成绩即将公布的前夜。
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焦灼不安的气氛。
在宿舍熄灯后,林怀安、谢安平、常少莲、吴双柳等“学习小组”的核心成员,借着巡查老师走过的间隙,悄悄聚集在宿舍楼后那处废弃的观礼台阴影下。
夜色深沉,只有远处宿舍窗户透出的微弱煤油灯光。
没有人说话,但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。
谢安平率先打破沉默,声音低沉而坚定:
“《塘沽协定》之事,诸位都已知晓。
华北之大,已放不下一张完全平静的书桌了!但我等学子,此刻更需隐忍奋发!”
常少莲眼中含泪,哽咽道:
“我表哥……就在喜峰口……他的血,不能白流!”
吴双柳紧紧攥着拳头:
“我们要更拼命地学!将来用知识,用枪炮,把失去的夺回来!”
林怀安(郝楠仁)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,心中涌起一股热流。
他深吸一口气,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——一枚磨尖的钢笔尖。
他伸出左手食指,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,用笔尖狠狠划下!
鲜血瞬间涌出,在昏暗的光线下呈现出暗红色。
他接过谢安平递过的一张草纸,用流血的手指,颤抖着却无比坚定地写下四个血字:
“誓雪国耻”
紧接着,谢安平、常少莲、吴双柳……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划破手指,在那张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或按下了血指印!
一份无声的、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契约,在这沉沉的夜色中诞生了。
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沉重的呼吸和指尖的刺痛,但每个人的眼神,都燃烧着永不屈服的火焰。
周六清晨,天色未明,一场夏日的暴雨终于倾盆而下,电闪雷鸣,仿佛要洗刷这人世间的所有屈辱。
雨水猛烈地敲打着教室的窗户。
林怀安坐在教室里,等待着月考成绩的公布。
他的心情,比窗外的天气更加汹涌澎湃。
《塘沽协定》的冲击,像一剂猛药,击碎了他残存的天真幻想,也彻底激发了他骨子里的血性和斗志。
他知道,成绩的好坏,此刻已不仅仅是个人荣辱,更是在这场国难当头的危机中,他是否有能力、有资格去承担更大责任的初步证明。
个人的逆袭,必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,才有意义。
而国家的耻辱,必须用一代人的奋斗和牺牲,才能洗刷。
暴雨声中,他握紧了拳头。
眼神中,没有了迷茫,只剩下如磐石般的坚定和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。
真正的风暴,才刚刚开始。而他,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。
【叮!检测到宿主经历重大历史事件“塘沽协定”冲击,心智受到剧烈淬炼!】
【“国家民族认同感”与“历史使命感”极大幅提升!意志力韧性+20!】
【核心目标“考军校”优先级提升至最高,内在驱动力转化为“雪耻型”驱动,效率额外加成!】
【“飞轮效应”抗压性增强,在极端逆境下维持目标专注度的能力显著提升。】
【团队凝聚力因共同遭遇国难而隐性大幅增强。】
系统的提示,冰冷地记录着这场灵魂的洗礼。
林怀安知道,从这一刻起,他的人生,将走上一条更加艰难,却也更加光荣的救国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