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分钟后,玉兔号上升级成功进入了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,开始追赶在轨道上等待的天宫号飞船。
“轨道注入成功!“刘伟兴奋地报告,“我们回到太空了!“
通过舷窗,他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迅速远去。那个陪伴了他们五天的世界变成了脚下一个巨大的灰色球体,上面点缀着无数的陨石坑,诉说着太阳系的远古历史。
“再见了,月球,“杨峰轻声说道,“谢谢你让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奥秘。“
前方,天宫号飞船的银色身影已经清晰可见。经过精确的轨道机动,两个航天器将在2小时后完成对接。
这次载人登月任务即将圆满结束,但它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才刚刚开始显现。中国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,更重要的是,为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在地球上,亿万民众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英雄回家。这次成功的登月任务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,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。
月球在他们身后渐渐缩小,而前方,是回家的路。
经过精确的轨道计算和两小时的追逐飞行,玉兔号上升级终于接近了在轨道上等待的天宫号飞船。
“距离目标500米,接近速度每秒2米,“刘伟报告着对接参数,“天宫号状态良好,对接环已展开。“
自动对接系统开始工作,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着精密的“太空华尔兹“。经过十分钟的小心接近,伴随着轻微的震动,对接环咬合到位。
“对接成功!密封检查正常!“杨峰兴奋地报告,“我们回到天宫号了!“
重新回到熟悉的天宫号返回舱,两人都感到了一种回家的温暖。虽然这里同样是在遥远的太空中,但相比月球表面,这里更像是通往地球的港湾。
“欢迎回到天宫号,“郑昊通过通信系统表示祝贺,“现在开始准备返回地球。预计48小时后进行跨月轨道机动,72小时后重返地球大气层。“
在等待返回窗口的时间里,他们开始整理和保护珍贵的月球样本。这78个样本将为地球上的科学家提供研究月球组成和历史的第一手资料。
“每个样本都要单独密封保存,避免交叉污染,“杨峰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样本容器,“这些可能是人类未来几十年内唯一的月球实物样本。“
同时,他们也在录制返回地球前的视频日志,记录下这次历史性任务的感想和收获。
“站在月球表面的那一刻,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和伟大,“杨峰对着摄像机说道,“渺小是因为在宇宙面前,我们如此微不足道;伟大是因为我们能够依靠智慧和勇气,踏足这样的世界。“
48小时后,返回地球的时刻到来了。天宫号的主发动机再次点火,将飞船从月球轨道推向回家的轨道。
“跨月轨道注入成功!“刘伟报告,“飞船已脱离月球引力圈,正在返回地球。预计72小时后到达地球附近。“
在返回地球的三天旅程中,两位航天员主要进行休息和身体恢复。长期的太空飞行和月球表面作业对身体造成了一定影响,需要适当调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