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能是某种富含铁磁性矿物的岩石,“地面专家分析,“或者是陨石撞击后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。“
为了进一步调查这个磁场异常,他们决定进行更深入的探测。使用月球车搭载的地下探测雷达,他们发现这个磁异常区域下方似乎存在一个巨大的空腔结构。
“雷达显示地下15米深度存在一个直径约30米的空腔,“杨峰报告探测结果,“这可能是一个熔岩管或者地下空洞。“
地下空腔的发现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。如果这是一个天然的地下空间,它不仅对研究月球地质具有重要价值,更可能为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提供理想的场所。
“地下空腔能够提供天然的辐射防护和温度调节,“地面的空间建筑专家解释,“如果结构稳定,这将是建设月球基地的绝佳位置。“
但是,要进入这个地下空腔需要找到入口。他们沿着磁异常区域的边缘仔细搜索,终于在北侧发现了一个约3米宽的裂隙。
“这个裂隙似乎直接通向地下空腔,“刘伟用手电照射着裂隙内部,“深度至少有10米以上。“
面对这个发现,地面指挥中心陷入了激烈的讨论。进入未知的地下空间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,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。
“我们的绳索和照明设备足够支持10-15米深度的探索,“杨峰评估着装备情况,“而且在低重力环境下,攀爬相对容易。“
“但是地下环境完全未知,可能存在结构不稳定或其他危险,“安全专家担忧地提出。
经过慎重考虑,郑昊做出了决定:“允许探索,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执行。一人下降探索,一人在地面负责安全绳和通信联络。任何异常情况立即撤离。“
杨峰自告奋勇承担下降任务。他检查了安全绳和照明设备,确认所有装备都处于良好状态。
“开始下降,“他一边放绳一边报告情况,“裂隙壁面光滑,可能是熔岩冷却时形成的。深度3米...5米...8米...“
当他下降到12米深度时,脚触到了实地。
“已到达底部,现在开始横向探索。“
手电的光束照亮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地下世界。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洞穴,高度约8米,长度超过50米。洞穴的拱顶呈现出平滑的弧形,明显是熔岩流动时形成的天然管道。
“地面,这里简直是一个地下宫殿!“杨峰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撼,“洞穴结构非常稳定,而且内部温度相对恒定。“
更令人惊奇的是,洞穴的一些区域还保存着古老熔岩流动时留下的痕迹,就像凝固的瀑布一样挂在洞壁上。
“在洞穴深处,我发现了一些更加奇特的结构,“杨峰继续探索,“这里有一些柱状的结晶体,高度达到3-4米,像是天然的雕塑。“
这些发现的价值难以估量。这个地下洞穴不仅是研究月球地质的宝库,更可能是未来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的理想场所。
经过两个小时的地下探索,杨峰采集了大量样本,拍摄了数百张照片,并绘制了洞穴的初步地图。
“这次探索的收获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,“郑昊在当天的总结中说道,“我们不仅发现了新的矿物和地质构造,更找到了一个可能改变人类月球开发计划的地下空间。“
当两位航天员返回着陆器时,地球上的科学界已经因为这些发现而沸腾了。各国的研究机构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月球探索进展,这些发现的战略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纯科学研究的范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