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国际影响力(第1/2页)
钟山放下杯子,看着兴冲冲的梁秉坤,好笑道。
“我说鲲哥,什么事儿这么激动?”
梁秉鲲看看钟山一脸风平浪静,奇怪道,“怎么,你还不知道?”
“我应该知道吗?”
“废话!这上面还有你的名字呐!”
梁秉鲲一把将手中的报纸拍在桌子上,兴奋地在办公室来回踱步,搓着手畅想。
“是不是明天就有记者来咱们办公室采访了?不行我得穿得板正点……”
“有我的名字,你激动什么?”
“那咋了,咱们可是一个办公室的!”
梁秉鲲严肃的纠正道,“你想想,你都这么厉害,咱们仨得多厉害?”
钟山看着梁秉鲲的样子,心中愈发好奇。
他干脆拿过报纸看了起来。
【在会见中,一位老人告诉日本大统领。
“之前在我们国内上映过一部话剧,名为《法源寺》,很精彩,其中就提到过小康的概念……”】
此后便是他关于小康家庭的一些框架。
这种务实的、目标建立在人民生活水平上的目标可以说此前是很少见的,所以在这次谈话之后,显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和波澜,以至于到了1980年初,钟山才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“小康”这两个字。
领导们的谈话,虽然提到了《法源寺》,但自然不会聊细节。
真正出现钟山名字的,还是在报纸的评论分析中。
这篇文章不仅援引此前关于《法源寺》的一系列介绍,更是对钟山个人有了一些介绍。
【老人所提及的《法源寺》是由钟山编剧,燕京人艺上演的话剧,以千古名刹法源寺为舞台,集中讲述了百日维新前后的一系列故事……】
读完整篇评论,钟山扭头看看梁秉鲲。
“就这?”
梁秉鲲急了,“什么叫就这?《法源寺》可是在外交场合提起来的!你小子以后就有国际影响力啦!”
国际影响力,可以说是往后三十年里,最吸引人、最有牌面的五个字了。
改开初年,无数人开演望世界,都是迷茫且羡慕的,加上现如今正是中美蜜月期,所以大家对于能在国外出名都有一种特别的渴望。
但凡有人能出国演出、在国外得奖,那都是极为有面子的。
什么事情冠以“国际”,都立刻高大上几分。
钟山却满不在乎。
“有国际影响力,能涨工资?”
“那倒没有。”
“能提前放假?”
“这个……”
“那不就结了!”
钟山把梁秉鲲按在椅子上,“鲲哥啊,你放宽心,一篇报道,不会让人大红大紫,也不能直接改变什么,咱们呐,还是抓紧时间研究一下春节联欢会的节目吧!”
钟山提到的春节联欢会是最近院里下的新任务。
最早的时候,人艺的春节联欢会就是剧院所有职工的联欢会,大家聚集在三楼的宴会厅,吃瓜子、喝茶,有兴致的同志就上台表演,属于极为随意的单位活动。
但架不住人艺的表演精英太多,很多人还独有才艺,每到联欢会、迎春会,写字画画的、弹琴的、跳舞的、唱京剧的、耍剑的,可以说活儿又多又好。
优秀的作品总会有外溢效应,从六十年代开始,不少海里的领导、市里的头头脑脑就爱来掺和人艺的联欢会,虽然人数一直不算多,可这种实际行动上的支持,人艺自然是欢迎的。
之前人道洪流的时候,大家啥都不敢动,如今情况宽松了,联欢会自然又要好好拾起来。
这次是多年之后第一次重启,刁光谭下了任务,要求除了演出队之外,各个组、处、办至少拿出一个节目来,好坏不论,主要是活跃气氛。
虽然要求是活跃气氛,好坏不论,但是到了各个科室里,谁也不想落后。
听到钟山的话,梁秉鲲霎时间挂上了愁容。
“昨天下完同志,我打听了一圈儿,装置组要搞大合唱,舞美设计组要弄个提线木偶,就连音响组的冯勤,人家还找了几个演员,准备表演叫卖图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63章国际影响力(第2/2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