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2章 先她一步(2 / 2)

“怕。”她坦白,“怕讲得太动情,被人说是煽情;怕讲得太冷静,又被说冷漠。可我还是得讲,因为总要有人先开口。”

他静静地看着她,忽然说:“记得我们结婚那天吗?你在婚礼上一句话都没说。司仪问你愿不愿意,你只是点头。后来我问你为什么不开口,你说??‘我说了也没人听’。”

她心头一震,记忆如潮水涌来。

那时的她,的确以为沉默是最安全的盔甲。

“但现在不一样了。”他低声道,“你现在说的每一句话,都有人在记,有人在传,有人因此活了下来。所以,请不要替任何人谦卑。你值得被全世界听见。”

那一夜,她写了整整十封信。凌晨四点,终于合上笔记本。窗外星河璀璨,山谷静谧如眠。

第二天清晨,她收到教育部回函:《中国乡村女童心理图谱》已被列为国家级参考文献,将纳入未来五年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依据。同时,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拟成立专项小组,邀请她担任顾问。

与此同时,“破晓书信计划”迎来了第120万封来信。写信人是一位七十岁的退休教师,住在内蒙古草原深处。他在信中写道:

>“我教了一辈子书,临退休才发现,我从未真正了解我的女学生们。读了你们收集的故事,我才明白,有多少个夜晚,她们一边写作业,一边听着父母商量彩礼金额。我想重启一间夜校,专收辍学归来的女孩,哪怕只有一个人来,我也要亮着灯。”

容辞将这封信打印出来,贴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。下面写着一行红字:

**“教育不是筛选强者,而是接住每一个正在坠落的灵魂。”**

一周后,她启程前往日内瓦。出发前夜,整个山谷为她举行了一场露天送行会。篝火熊熊燃烧,孩子们围坐一圈,轮流朗诵自己写的诗。小禾也念了一首,题为《光是如何来的》:

>“光不是太阳给的,

>是很多人偷偷藏起来的火柴,

>在黑夜里一根根擦亮。

>老师是第一根,

>我想做第二根。”

全场寂静,继而爆发出热烈掌声。封庭深坐在角落,默默录下了全过程。当他回放录音时,发现背景里还有山溪流动的声音,像是时间本身在低语。

次日清晨,他亲自开车送她去机场。路上几乎没怎么说话,只有电台播放着一首老歌《橄榄树》。经过那座埋有声音采集器的新桥时,他特意减速。

“明年清明,它就会自动响起。”他说,“我已经设定了程序,持续播放三十年。”

她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,忽然问:“你会来看我吗?在国外的日子。”

他握紧方向盘,指节微白。“如果你允许的话,我会每年春天都来。不打扰,不远观,就站在你能看见的地方,等你说一句‘你也来吧’。”

她侧过脸看他,眼里泛着柔光。“你知道吗?张阿婆昨天跟我说,她说你这些年瘦了二十斤,头发也白了不少。她说,‘男人流血容易,流泪难,但他这次是真的悔透了’。”

他喉头滚动,终是没说话。

抵达机场,安检口前,她停下脚步。“谢谢你,一直陪着我重建这个世界。”

“不是陪你。”他纠正,“是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。以前我以为改变靠资本和权力,现在我知道,真正的变革,始于一个女人蹲下来,对另一个小女孩说‘你可以’。”

她点点头,拖着行李箱转身走进通道。走到一半,忽然停下,回头望他一眼,轻轻挥手。

他站在原地,没有追,也没有喊,只是抬起手,缓缓举到胸口,像敬礼,又像告别。

飞机起飞时,她透过舷窗俯瞰山谷。樱花已盛开如云,整片大地仿佛披上了粉色轻纱。新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朝阳,宛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天空与群山的倒影。

她打开笔记本,写下新的日记:

>**“他曾用金丝笼困住我,如今却跪碎膝盖为我铺路。我不是原谅了他,而是终于明白:有些人穷极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去爱。而我,选择了相信改变的可能性。”**

万里高空之上,阳光倾泻。她的航班编号是CA987,飞行轨迹横跨欧亚大陆,终点名为希望。

而在山谷另一端,封庭深独自走回学堂。路过操场时,他看见小禾正坐在轮椅上,仰头望着天空中渐行渐远的航迹云。

“封叔叔,”她忽然开口,“老师是不是再也不会回来了?”

他蹲下身,平视她的眼睛:“会回来的。因为她知道,这里有人等她。”

“那你呢?”小女孩认真地问,“你会一直等吗?”

他沉默良久,最终轻轻握住她的手:“会。哪怕等到春天不再来,我也在这儿。”

春风拂过,樱花簌簌落下,落在他的肩头,也落在孩子扬起的脸上。远处,新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传来缝纫机哒哒的声响,像是某种新生的脉搏。

山谷依旧安静,却又无比喧嚣??那是无数细小却坚定的声音,在说:

**“这一次,我要为自己活。”**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花轿临门他抢亲,重生国舅爷杀疯了 亡夫后,诱惹矜贵权臣 才华战胜不了资本,关我红歌什么事 废柴凤主,逆袭成神 共感后,恶毒女修被绝嗣大佬宠哭 长生修仙:从福修开始 干涸岛 重生1976:老婆孩子热炕头 高考三百分?别急,我能重开 嫁进死对头家,我掀翻祠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