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是看出了林芜的心不在焉,封庭深问道:“怎么了?”
林芜笑了下:“没什么。”
封庭深也就不再问。
祁煜?和贺长柏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林芜的不对,继续聊刚才的话题。
饭吃完了,时间一点点的过去,眼看他们好像都要离开的意思了,她期待的惊喜依旧没有出现,林芜的心逐渐往下沉,但她还是怀抱着一丝希望的。
一直到封庭深叫来服务员结了账,他们一行人确确实实是要离开饭店,后面不会再有其他安排时,林芜下沉的心逐渐冰凉,......
夜雨初歇,山谷里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。晨雾如纱,缠绕在蓝草花田间,露珠顺着叶片滑落,滴进溪流,汇成细碎的叮咚声。容辞披着一件旧风衣站在学堂门口,望着远处山道上缓缓行来的身影??那是一个背着竹篓的老妇人,脚步蹒跚却坚定。
她认得那人,是十年前拒绝让孙女上学、执意要将她许配给邻村酒鬼的张阿婆。如今她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成绩单,上面写着孙女的名字:张小满,全县中考第三名。
“容老师……”张阿婆一见到她便跪了下来,老泪纵横,“我错了,我真的错了!我不该听那些人说‘女娃读书没用’,不该打她、骂她、拿绳子绑她……可她还是考上了!她说,是您教她‘命可以改’……”
容辞急忙扶起她,声音轻而稳:“孩子考上就好,过去的事,不提了。”
“不!”老人颤抖着手从竹篓里取出一双布鞋,“这是我一针一线缝的,鞋底绣了蓝草花。我说,等她穿上这双鞋走进大学校门那天,我就把这辈子攒下的彩礼钱全捐出来,资助下一个女孩读书。”
容辞接过布鞋,指尖触到粗粝的针脚,眼眶微微发热。她忽然明白,真正的改变不是口号,不是数据,而是这样一个个弯下腰、流着泪、终于肯抬头看世界的普通人。
当天下午,“破晓书信计划”正式上线。项目组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,有母亲写给女儿的道歉信,有丈夫写给妻子的忏悔书,也有男孩写来:“我妈总说我妹妹不如我聪明,可我看她解数学题比我快多了。我想让她继续读书,该怎么劝我爸?”
昭昭一边整理信件一边哽咽:“老师,我们做的不只是教育,我们在一点点拆掉那堵看不见的墙。”
“墙还在。”容辞翻阅着一封来自西北农村的信,字迹歪斜,“但这封信说,村里有个女孩被逼婚,男方给了八万彩礼,她爸已经收了定金。她躲在牛棚里写了这封求救信,说如果没人救她,她就跳井。”
她立刻拨通封庭深电话。
二十分钟后,一支由法律顾问、心理援助员和当地妇联组成的应急小组出发赶赴甘肃。封庭深亲自协调直升机支援,并联系公安部开通绿色通道。四十八小时后,女孩安全获救,婚礼取消,案件立案调查。
新闻曝光后,舆论再次震动。这一次不再是攻击,而是追问:“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地方,女孩的命运仍掌握在别人手中?”
#救救那个想读书的女孩#登上热搜榜首。三天内,超过五十万人为“破晓紧急庇护基金”捐款,款项直达受助者本人账户,全程公开可查。
而就在这股暖流涌动之际,一封匿名信悄然出现在容辞办公桌上。
信纸泛黄,墨迹陈旧,像是多年未曾开启。没有署名,只有一句话:
>“你母亲死前最后一句话是:‘别让我女儿走我的路。’
>可你不仅走了,还走得更远。
>我恨你,也敬你。”
容辞盯着那行字,心跳骤然加快。她猛地想起什么,冲进档案室,在一堆尘封的旧物中翻找起来。终于,她在一本母亲遗留的日记本夹层里,发现了一张从未见过的照片??年轻的母亲站在一所女子师范学校门前,笑容灿烂,胸前别着校徽。
背面写着:“1987年9月1日,入学第一天。我要当老师,教所有女孩勇敢做梦。”
泪水瞬间模糊视线。
原来母亲也曾挣扎过、抗争过。只是时代太冷,父权太重,一场婚姻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。而自己今日所做的一切,不过是替母亲完成了那个被掐灭的梦想。
当晚,她录制了一段视频,标题只有两个字:《妈妈》。
镜头里的她素面朝天,手里捧着那张泛黄的照片。
“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要坚持做‘破晓’?以前我说是为了女儿,为了天下千千万万个女孩。但今天我想说真话??我是为了一个女人,一个被叫做‘某某氏’的女人,一个连墓碑上都没留下全名的女人。”
她声音微颤:“我妈妈叫林婉清。她十九岁考上师范大学,却被我外公撕了录取通知书,说‘女娃读那么多书干嘛,迟早要嫁人’。后来她嫁给父亲,生下我,整日活在冷言冷语和拳脚之中。医生说她是抑郁症,可谁给她开过药?谁听过她说话?”
弹幕渐渐安静下来。
“她临终前握着我的手,一句话没说。我以为她恨我没能救她。但现在我才懂,她是怕我也变成她。所以她宁愿沉默,也不愿我背负仇恨活着。”
她抬起头,目光穿透屏幕:“可妈妈,我现在明白了。你不希望我重复你的命运,不是让我逃开痛苦,而是让我带着你的痛,去照亮别人的路。”
视频发布三小时,播放量突破两亿。无数女性留言讲述自己的母亲、祖母、姑姨??那些沉默一生、从未被记住的女人。
一位网友写道:“我奶奶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,毕业后回乡办女校,却被族人毒打,说她‘败坏门风’。她最后疯了,在院子里一遍遍画黑板上的拼音字母。今天我把她的故事讲出来,因为她值得被记得。”
另一条评论热转百万:“我们不是要推翻男人,我们只是想让妈妈们的名字,也能刻进历史。”
与此同时,国际妇女发展联盟正式向联合国提交提案,建议设立“全球失语女性纪念日”,日期定为每年五月十七日??容辞母亲的忌日。
而在国内,教育部宣布将“女性教育史”纳入中小学选修课程,《破晓》教材被列入国家推荐书目。
风波未息,新的挑战接踵而至。
某境外组织发布报告,指责“破晓计划”接受外国资金、传播极端思想,企图颠覆社会稳定。更有媒体断章取义,截取容辞演讲片段,称她鼓吹“女性至上主义”。
这一次,攻击更加隐蔽,更具迷惑性。
昭昭焦急万分:“他们开始用学术包装恶意,普通民众分不清真假。”
容辞却异常冷静:“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学术。”
她邀请国内外十所顶尖高校联合成立“性别平等研究共同体”,启动“破晓学术年鉴”编撰工程,系统梳理中国百年女性教育变迁史。同时,开放全部项目数据库供学者研究,承诺每项结论均接受同行评议。
三个月后,《中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报告》首发,数据详实、逻辑严密,被《NatureHumanBehaviour》收录发表。论文第一作者栏赫然写着三个名字:容辞、封庭深、张小满(那位曾差点被逼婚的女孩)。
世界为之侧目。
CNN专题报道:“一个曾被定义为‘豪门弃妇’的女人,如今正用科学重塑国家未来。”
BBC评价:“‘破晓’不仅是慈善项目,更是一场静默的社会革命。”
而在这一切背后,封庭深默默完成了身份转型。他辞去所有商业职务,专注“破晓安全体系”建设,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舆情监测网络与法律援助平台。每当有女孩遭遇不公,系统会在十分钟内自动响应,联动律师、记者、公益机构形成快速干预机制。
有人问他:“你图什么?”
他在一次访谈中回答:“我图一个场景??将来我的女儿走在街上,不会因为性别被人指指点点;她可以选择结婚,也可以选择不婚;可以选择当总统,也可以选择种地。只要那是她自己的选择。”
这句话刷屏全网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封家老爷子竟亲自来到山谷。
他拄着拐杖,白发苍苍,站在学堂门口久久不语。直到看见一群小女孩围坐在树下读书,笑声清脆如铃,才缓缓开口:“我年轻时觉得,家族荣耀高于一切。现在我才明白,真正的荣耀,是子孙活得像个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