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历史不是爽文 > 第3章 衣服极贵

第3章 衣服极贵(1 / 2)

说起穿衣服,现代人习惯了衣柜里挂得满满当当,夏天一件T恤几十块钱,冬天一件羽绒服几百块甚至上千,但至少你花得起。可如果你把时间往回倒一千年、一千五百年,哪怕是普通麻布衣服,价格都能吓你一跳。

汉代的时候,《盐铁论》里有记载,一匹细麻布要两千钱。两千钱是什么概念?普通百姓一年辛苦种田,除去租税和口粮,手里攒下的也就这么点钱,够一家人吃饭就不错了。要攒钱去买布做新衣服?对不起,大多数人根本没那个条件。衣服几乎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,洗了缝了补了穿,能撑多久是多久。

很多穿越文里,主角随口就说“找点布,给自己做件新衣裳”。实际上,古人家里有纺车织布机不假,但这事耗时耗力。织布从种麻、养蚕、剥丝、纺纱、织布到染色,每道工序都要人力时间。以一位农妇计算,纺纱织成一匹布,少说也得三个月,还得顾着种地做饭养娃。

你就算有布料,做衣服的针线活也不是说干就干的。宋代农家女子一个冬天能纺出几匹布,那都是在寒冷的冬夜靠着油灯熬出来的。别说啥“每天做几件衣服”,那是瞎扯。

布贵,是有原因的。先说原料:种麻、种棉、养蚕,哪样不需要人力?蚕宝宝娇贵得很,一不小心温度湿度不对,死一窝;麻和棉也不是随便一片地就能种出来的,还要轮作、施肥、除虫,费时费力。

再说人工:纺纱、织布、染色、剪裁、缝制,每一道工序全靠手工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过《卖炭翁》《织妇词》,里头写的织布妇女,日日纺纱到手指流血,腰背酸痛,那不是文学夸张,是社会现实。

在古代,布匹不光是衣料,更是硬通货。尤其在战乱年代,铜钱可能贬值,但布匹、丝绸是正儿八经的交换物资。你拿布匹能换粮食、换盐、甚至纳税。

汉朝律法规定,贫民纳税可以折算成布匹。隋唐以后,户籍册上登的“绢纳”“布纳”就是交税用的布匹。很多贫民交不起钱,家里一点点攒下的布,到了交税时也得交上去。

现代人追求个性,红黄蓝绿随便穿,古代可没这自由。布不光贵,还得讲究颜色、等级。

唐朝《大唐六典》写得清楚,平民只能穿青、白、褐色,稍微好点的灰色。你敢穿绯红、紫色?那是贵族专用色,普通百姓穿了轻则罚款,重则杖责。宋代同样如此,《宋会要》有明文:平民百姓不许服绫罗绸缎、紫绯朱衣。

所以穿越回去,你想来一件大红袍,别说别人嘲笑你“乡下人”,巡检碰上你直接收拾你都正常。

现代人衣服穿旧了,扔了不心疼。古代,衣服穿到什么程度?“百补衣”“千补衫”。史书里有记载,贫苦百姓的衣服补丁摞补丁,连原来啥布料都看不出来了。

最新小说: 娇养绝嗣反派后,八零女配超好命 雄兵连之天使崛起 我偏要做这天下共主 17岁雨季:心跳量子态1 天灾囤货:我和闺蜜都是恶人! 穿成侯爷的恶毒原配,被全家宠疯啦 览清记 前世机缘被抢?惊!小师妹更强了 火影:从八千矛开始强无敌 三姝破局:幽冥玉佩之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