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地风华:交融之章
咸阳城的晨光总带着几分凛冽的锐气,如同秦人的性格,刚硬、直接,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。然而今日,这份锐气却被一丝不同的气息冲淡了。城南的市集刚开,便有身着楚地锦袍的商人与裹着赵地毡帽的货郎讨价还价,街角的酒肆里,燕地的琴师正调试着琴弦,准备为食客们弹奏一曲《荆轲词》。这是秦王政亲政后的第十个年头,秦国的铁骑早已踏遍半个中原,而随着疆域的拓展,那些曾被视为“蛮夷之音”的异国文化,正如同渭水的支流,悄无声息地汇入这片土地的血脉。
一、宫廷宴:丝竹与金戈的和鸣
章台宫的玉阶被月光镀上一层银辉,廊下悬挂的宫灯映得梁柱上的夔龙纹愈发深邃。今晚是秦王特设的“汇珍宴”,受邀的不仅有列侯公卿,还有来自楚、齐、燕、赵四国的使者。内侍监李信站在殿门侧,看着宫人将一盘盘珍馐端入,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殿角的乐师们身上——那里既有秦国本土的击筑高手,也有楚地来的编钟乐师,甚至还有一位据说能以琵琶模仿百鸟啼鸣的燕女。
“李监,听闻楚使带来了《九歌》的舞姬?”身旁的中郎将来歙低声问道,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。李信点头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:“何止楚舞,齐人带来了临淄的《韶乐》古谱,燕使更是请来了能歌《易水寒》的伶人。大王说,要让诸国看看,我大秦不仅有锐士,更容得下天下风华。”
话音未落,殿内忽然响起一阵清越的竹笛声,不同于秦地常用的羌笛那般高亢,这笛声婉转缠绵,带着江南水乡的湿润气息。李信探头望去,只见一位身着绿绮罗裙的楚女正立于殿中,手中玉笛斜斜举起,笛音如流泉过石,将满殿的喧嚣都涤荡得温柔了几分。原本端坐着的秦国武将们先是一愣,随即有人不自觉地放缓了饮酒的动作,连素来严厉的廷尉李斯,也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。
笛声渐歇,殿外忽然传来整齐的鼓点,三十名秦国武士踏着节拍走入殿中,他们身着玄甲,手持长戟,舞步刚劲有力,正是秦地传统的《破阵舞》。金戈碰撞的脆响与方才的笛音形成鲜明对比,却奇异地并不冲突——就像渭水的浊浪与江南的清泉,在这一刻竟融成了同样奔涌的河流。
楚使端着酒爵的手微微一顿,他身旁的随员低声道:“秦人的舞,竟有如此气势。”楚使摇头轻笑:“气势之外,你听那鼓点,分明掺了我楚地《九歌》的韵律。秦王有心了。”
二、市井间:胡服与楚绣的相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