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闱前京城到处人潮涌动,世家官员子弟的马车随处可见,锦缎华服的公子们身后跟着抱着书箱的小斯,旁边有奉茶的伶俐下人,手里还时刻摇着一把折扇,在各处茶楼谈笑风生。
同一片茶楼下,三五成群的另一批学子穿着已经很规正整齐的衣衫沉默着排队,晚春的寒风掀起他们的衣裳边角,可惜看得见有些人里面发白的里衬。
“陈兄,你在何处落脚?”一个瘦高的书生搓着手取暖,看向身边沉默老沉的同乡,“这鬼天气突然又变冷了,本以为春暖花开能好过点,谁知道一场倒春寒又回来了。”
被他称作陈兄的人乃青州人士陈青,亲自背着一个藤箱,里面只装着他宝贵的书籍。
“我找了一处客栈落脚。”陈青说话不紧不慢,“倒春寒可能几日后便消失了,能顺利进京赶考便已是造化。”
他家贫,若不是通过乡试得到了些奖励和资助,恐怕连来京城的路费都凑不齐。
京城选择落脚的客栈再差也不便宜,陈青手里的银钱还要支撑一段时日,况且,他还需要考虑最坏的情况,若是一次科考不中,他要考虑的事情更多。
几人凑到一块正在说话,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。
不少人都被吸引了目光,贡院外居然有人这么大张旗鼓。
但很快众人都有些恍然和理解,贡院西侧支起来十多丈长的卢鹏,旁边布幡上绣着金灿灿的“昭阳公主府”五个大字,从金色的光泽来看,用的怕是真金线。
几个训练有素、着装统一的侍女正在忙活,还有侍卫们搬抬桌椅,最前面站着一位严肃不好惹的管事嬷嬷。
管事嬷嬷扫了一眼正在排队的人群:“昭阳公主有令,特在此设立学子茶棚,只要有需要,皆可免费领取姜茶、食物以及崭新的纸笔,只需要留下一份墨宝即可。”
队伍顿时有些骚动,但都没有去做第一个。
世家子弟们听到这一出有些好奇,但都没有擅自议论,昭阳公主的名号太大,哪怕是私下都不敢轻佻。
陈青思考了下,耳畔还传来同乡的小声嘀咕,他突然走出排队的队伍走到茶棚前:“嬷嬷,我乃此次进京赶考的学子,不知该如何领取。”
管事嬷嬷长着一副不好惹的面孔,说话时也粗声粗气:“一个个年纪轻轻的倒是耳背了,直接在那边排队,留下你的一副墨宝,一人限一份,莫要弄错了。”
陈青走向左侧单独的茶棚那,上面的纸和笔墨堪比他生平之最,和那边批量发放的笔墨纸砚完全不在一个档次。
有专门的人负责指导,其实很简单,只需要写一副字或者是画一幅画即可,自己挑选何种方式,基本都是留下一幅字。
陈青下笔前紧紧绷着心,落笔时无比珍惜。
“公子的字写得真好,请公子去右侧取东西。”小厮很负责地将陈青的墨宝放在旁边的木台上晾干。
陈青顺着流程走下去,捧着姜茶站在旁边,暖意顺着碗壁蔓延到指尖,凑近了闻才发现姜茶时是加了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