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就分段使用。”她继续说,“今天拍完群戏后,立刻拆解部分装置,腾出空间给B组。C组在隔壁影棚做情境模拟,不占用主场地。”
顾逸尘补充:“同时安排私人医护团队跟进主演恢复情况,每日汇报体温、心率和精神状态。我们要的不是替代方案,是可持续的节奏。”
会议室安静了几秒。
副导演抬头:“可大家刚建立起默契,突然打乱顺序,会不会影响情绪连贯性?”
洛倾颜笑了笑:“情绪不是靠顺序维持的,是靠信任。我们尊重他的身体,他才会在回来时,把最好的状态交给我们。”
顾逸尘看着她,忽然觉得这支笔的存在,早已不止是窥探情绪的工具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他们忽略的细节,也照出彼此越来越同步的节奏。
会后,洛倾颜在片场临时召集所有人,站在布景区边缘,手里握着那支笔。阳光斜照进来,水晶微微发亮,她没刻意掩饰,也没多解释。
“我知道大家担心进度。”她说,“但真正的专业,不是不停奔跑,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停下来,调一口气,再出发。”
她环视一圈:“从今天起,每日多出一小时休息时间,可以用来补觉、吃饭,或者什么都不做。我们要拍的是人的情感,不是人的极限。”
没人鼓掌,但有人轻轻点头。
顾逸尘走到她身边,拿起对讲机:“A组,准备群戏走位。B组,三十分钟后进棚。C组,跟我去三号影棚,先走一遍下一场的调度。”
指令清晰,节奏分明。
工作人员陆续散去,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。
洛倾颜站在原地,看着空荡的主布景区。雨水装置已关闭,地面积水被清理干净,只剩几道浅痕,像记忆的刻印。
她掏出钢笔,水晶微光一闪,纸面浮现一行字:
**他刚刚在想,如果演员醒来第一句话是“戏怎么办”,他要怎么回答。**
她没抬头,只是将笔轻轻夹进笔记本。
顾逸尘走过来,递给她一杯温水:“你今天用了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