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市场的张婶瘫坐在庇护所角落,喃喃道:"刚熬过极寒,又来高温……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?"
她的小孙女却指着墙上的屏幕:"奶奶看!新粮食长出来了!"
画面中,第一批地下种植舱里,翠绿的蔬菜在人工光照下舒展叶片。
六个月后,城市逐渐适应了极端气候的交替——
极寒时:居民转入地下,依靠恒温系统和储备粮生存。
高温时:地面活动受限,但地下种植舱持续产出食物。
55℃的高温炙烤着大地,柏油马路融化变形,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热浪。
甲叮叮站在窗前,看着温度计上的数字仍在攀升。窗外,退伍兵们穿着应急制冷服,正紧急疏散最后一批滞留居民。
"再这样下去,庇护所的制冷系统撑不过三天。"周瑾的光头上全是汗珠,他快速调出能源数据,"电网已经超负荷了。"
甲叮叮从空间取出一块巴掌大的银色圆盘:"试试这个?"
周瑾接过圆盘,眼睛一亮:"超级太阳能转换器?"
"星际科技,效率是普通光伏板的1000倍,"甲叮叮轻点圆盘边缘,一道淡蓝色的能量场瞬间展开,"一块就能供整个庇护所用电。"
三天后,城市上空升起数百个银色圆盘。
它们悬浮在高温空气中,疯狂吸收着灼热的阳光,将原本致命的烈日转化为清洁能源。
新闻播报:
"国家能源局宣布,'烈日计划'正式启动!高温不再是威胁,而是新能源!"
画面中:
工厂恢复生产,工人们在恒温车间里忙碌
学校开启线上课程,孩子们通过虚拟课堂继续学习
医院的手术室不再担心停电风险
李教授在镜头前难掩激动:"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!"
甲叮叮和周瑾站在控制中心,面前是全息投影的城市模型。
"现在,我们有两套系统,"周瑾指着投影,"极寒时,地下庇护所启动;高温时,地面太阳能阵列供电,居民可以返回地表生活。"
甲叮叮补充:"只要准备好冬夏两套物资,瞬间切换也不怕。"
投影中,城市像精密的机械般运转:
冬季服装厂24小时生产纳米防寒服
夏季制冷服车间全力运作
地下种植舱持续产出粮食
"这算是真正的平衡。"甲叮叮轻声道。
电视新闻里,记者站在融化的沥青路上,汗水浸透制服: "高温导致今日又有37辆汽车自燃,交管局紧急叫停所有燃油车出行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