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站在田埂边,手里握着昨天整理好的生态种植计划书。昨夜老槐树林的发现还在我脑海中回荡——那只蓝翅萤火虫的存在让我更加确信,这条路是对的。
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得多。
“悦娘,你真要在这片地里种这些草?”林婶蹲下身,手指轻轻拨弄着地上几株不起眼的野草,“这不就是路边常见的吗?”
“这是紫苏和薄荷。”我笑着解释,“它们不仅能驱虫,还能为蜜蜂提供蜜源。等我们把它们种在田边,就能吸引益虫过来定居。”
林婶半信半疑地点点头,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:“那你说怎么干吧,我们都听你的。”
我深吸一口气,抬头望向眼前这片刚清理出来的试验田。阳光洒落在翻新的土地上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。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。
“先把这片区域分成四个区块。”我指着地图说道,“东边是蔬菜区,西边是果木区,北边是生态林带,南边是家禽养殖区。”
顾柏舟站在我身边,认真听着我的安排。“这样划分会不会太细?咱们人手有限。”
“细一点好管理。”我说,“而且每个区域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,比如家禽的粪便可以用来施肥,果树下的落叶能做堆肥,整个系统要形成循环。”
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,有人搬运工具,有人测量土地边界。孩子们也帮忙捡拾碎石,雅柔拿着小铲子,在我指定的位置挖出几个浅坑。
“娘亲,蚯蚓喜欢这样的土吗?”她仰起小脸问道。
“喜欢。”我蹲下来,将一只刚找到的蚯蚓轻轻放进坑里,“它们会在土里钻来钻去,让土壤更松软,根系更容易吸收养分。”
承安兴奋地跑过来:“我也找到了!”
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小撮泥土,里面果然有几条扭动的小生命。
我摸了摸他的头:“做得很好。我们接下来还要引入青蛙和瓢虫,让它们帮我们控制害虫数量。”
正说着,李商人骑马赶了过来,手里拎着个布袋。
“听说你要搞什么生态种植?”他笑呵呵地跳下马,“我给你带来了几只小家伙。”
我打开布袋一看,里面竟然是几只体型较小的青蛙。
“这是我从镇外水塘抓来的。”他说,“听渔夫说,这种蛙吃蚊虫特别厉害。”
“太好了!”我连忙接过布袋,“正好可以放在这片田边的水沟里。”
李商人擦了擦汗:“你这法子听起来挺新鲜的,不过我担心见效慢。”
“自然的东西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”我笑了笑,“但我相信,只要我们坚持下去,一定能见到成效。”
接下来几天,我们按照计划一步步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