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溪村也不例外。到了七月十四那天晚上,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烧纸钱,然后准备放河灯。河灯,也叫莲花灯,是用彩纸或荷叶扎成的小船模样,中间插上蜡烛或点上油灯,然后放入河中,任其漂流。人们相信,这些灯火能够照亮亡魂归家的路,也能让在世的亲人通过灯火,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。
往年放河灯的时候,王婆婆也会坐在河边,看着那些闪烁的灯火,默默地流泪。但她从不自己放灯,因为她觉得,阿水不在了,放再多灯,也照不亮他的归途。
那一年,七月十四的夜晚,月亮刚爬上树梢,洒下清冷的光辉。村子里弥漫着淡淡的纸灰味道,家家户户都忙碌着。孩子们提着小灯笼,兴奋地跑来跑去,大人们则小心地制作着河灯,点燃蜡烛,然后轻轻放入河中。
河面上,很快便漂满了星星点点的灯火,像散落了一河的星星,随着水流缓缓移动,闪烁着,摇曳着,既美丽又带着几分凄凉。村民们站在岸边,对着河灯默哀,然后互相安慰着:“阿哥阿姐们,放心去吧,我们都会记得你们的。”
王婆婆依旧坐在自家门口的石头上,望着河面。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,只是眼神里,依旧带着深深的哀伤。村里几个热心的妇人看到她,便走过来,一边帮着放灯,一边劝慰她:“王婆婆,你看这灯多好看,阿水要是能看到,也该安心了。你也放一个吧,让阿水知道,妈还在想你。”
王婆婆摇了摇头,轻声说:“不放了,阿水他...回不来了。”
妇人们听了,也不再勉强,只是叹着气,继续放自己的灯。河面上的灯火越来越多,几乎连成一片,照亮了半条河面。王婆婆看着那些灯火,心里却更加空落落的。她知道,那些灯里,没有一盏是为阿水点的,也没有一盏,能照亮阿水回家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