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炭火在铁架下烧得通红时,李可佳把串好的肉串架上烤架——红柳枝刚接触高温,残留的树皮便冒出青烟,混着羊肉的腥香,在草原上织成了张「味觉的网」。「先烤肥肉那面,让油脂滴进炭火,逼出肉香,」扎西递过一把木扇,扇面上画着祁连山的雪线,「以前牧民在戈壁烤肉,就靠这扇子控火,火大了扇慢些,火小了扇急些,全凭手感。」
她学着扇风,木扇的流苏扫过手背,炭火的热意混着红柳的清香扑面而来——肥肉部分的油脂「滋滋」滴落,在炭火上溅起细小的火星,瘦肉部分渐渐变成金黄,表面结出层「焦香的壳」。当肉香第一次飘起时,她忍不住凑近深吸——羊肉的鲜香混着红柳枝的木质香,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咸,像把祁连山的阳光,烤进了肉里。
骆梓淇支起相机,拍下她被火映红的侧脸: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影子,鼻尖沾着细小的炭灰,嘴角微微上扬,背后的绿色草甸与白色帐篷在逆光中形成剪影,红柳枝的影子在她脸上跳动,像给这场烤肉,镀了层「烟火的滤镜」。画外音轻轻响起:「肉香混着红柳枝的清香飘起」——这瞬间的气味,成了草原与烤肉的「味觉和弦」,让李可佳忽然懂得,所谓「草原美味」,从来不是复杂的调味,而是让食材与自然工具碰撞出「原始的芬芳」。
四、草甸上的「原味狂欢」
当肉串表面的焦壳泛起油光时,扎西往肉上撒了把青海湖粗盐——颗粒粗大的盐粒落在热肉上,发出「滋滋」的响,立刻激出更浓郁的肉香,「草原烤肉只需要盐和辣椒粉,盐要趁热撒,让每粒盐都钻进肉缝里,辣椒粉等肉凉些撒,才不会糊。」他示范着撒辣椒粉,暗红的粉末在阳光下飘起,像给肉串下了场「红色的雪」。
李可佳摘下手套,捏起一块烤肉——红柳枝的温度透过肉质传来,指尖触到焦壳的脆感,轻轻一咬,外层的焦香与内里的软嫩在齿间碰撞,先是盐粒的咸在舌尖炸开,紧跟着羊肉的甜涌上来,红柳枝的清香像草原的风,掠过口腔,把两种味道揉成了「火与风的交响」。「你尝,红柳枝的香是藏在肉里的,」她把肉串递给骆梓淇,看对方咬下时,肉汁顺着嘴角溢出,「就像祁连山的草,早就在羊的身体里,和红柳枝的香接上了头。」
骆梓淇拍下木盘里的烤肉——红柳枝串着的肉块在阳光下闪着油光,辣椒粉的红、羊肉的金、红柳枝的暗红,共同绘就了「草原味觉的色卡」。镜头拉近,可见肉缝里嵌着的盐粒——那是青海湖的「味觉印记」,在高温下与肉汁融合,成了「咸香的灵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