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文雄紧紧抱住侄子,这个往日强硬的汉子泪流满面:“阿勇...叔叔对不起你...以前总觉得读书没用...“
“叔叔,我想好了。“阿勇突然说,“毕业后我要回渔村开诊所。您能给我条旧船当诊所吗?“
阮文雄愣住了,随即大笑:“给!最好的那条!不,我要给你建个真正的诊所!“
回香江的飞机上,零汇报了一个意外收获:“因为这次事件,越南教育部注意到了我们的学校,想邀请我们去河内办分校。“
凌霄望向窗外洁白的云层:“让蒋天颖去谈。记住条件——必须招收贫困生,特别是少数民族。“
转眼到了学期末。阿勇的进步令人惊喜,从入学时的垫底跃升到年级前二十。
更难得的是,他组织了“医学科普小组“,每周去贫民区免费量血压、测血糖。
“凌先生,您看!“期末典礼上,阿勇兴奋地展示着他的成绩单,“生物全班第三!“
凌霄拍拍他的肩:“你父亲要是知道,一定很骄傲。“
阿勇的笑容突然黯淡:“凌先生...我...我暑假想回渔村...“
“想家了?“
“不是...“阿勇低下头,“村里最近好多孩子发烧,诊所说是疟疾...我想回去帮忙...“
凌霄沉默片刻:“去吧。带上学校的医疗队和药品。“
暑假开始的第一天,凌霄亲自送阿勇和医疗队去机场。
这个曾经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渔村少年,如今已经能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医生解释病情。
“凌先生...“登机前,阿勇欲言又止,“如果...如果我想把诊所开到更远的岛屿...您觉得...“
“需要多少资金?“凌霄直接问道。
阿勇慌忙摇头:“不...不是要钱!我是想问...这样值得吗?那些岛上的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看过医生...“
凌霄望向停机坪上起落的飞机:“值得不值得,要等做了才知道。“
两个月的暑假转瞬即逝。
阿勇回来时又黑又瘦,但眼睛亮得惊人。
他迫不及待地向凌霄展示相册——简陋的渔船上挂着红十字旗,排队的渔民们好奇地看着血压计,孩子们乖乖张嘴让医生检查...
“最远我们去了白虎岛,那里的人从没见过医生!“阿勇兴奋地说,“有个老奶奶说我是'菩萨派来的'...“
翻到最后一页,是张合影:阮文雄和一群渔民站在新建的诊所前,举着“渔村第一诊所“的牌子。
“叔叔把最好的船坞改成了诊所。“阿勇骄傲地说,“他说等我毕业回去,再盖个大的!“
新学期伊始,维也纳传来喜讯——小雪被选为青年乐团首席大提琴手,将在新年音乐会上独奏。
她寄来的照片上,这个曾经怯懦的女孩站在金色大厅的舞台上,自信地微笑着。
凌霄将照片贴在办公室的“荣誉墙“上,旁边是小雨在联合国实习的照片,玛丽亚在美国实验室的留影,还有阿勇在渔村诊所的剪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