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玄桢记 > 第160章 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州

第160章 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州(1 / 2)

卷首语

《大吴会典?都察院》载:"御史弹劾宗藩,若遇阻挠,可悬獬豸旗于国门。旗面绘獬豸噬腐图,以砖窑残瓦嵌其目,匠人血渍染其角,非罪证确凿、元凶伏法,不得撤旗。" 永熙三年八月廿九,寅时初刻。正阳门的城砖在晨曦中泛着青灰,谢渊的獬豸补服掠过雉堞,袖中三百二十片残瓦相互轻碰,发出细碎的响。这些带着焦黑窑变的瓦当,每片坯底都用朱砂写着匠人姓名 —— 他记得拣选时的场景:七年前砖窑废墟里,他蹲在瓦砾堆中,指尖抚过每块残瓦,仿佛触碰到匠人陈六烧砖时留下的掌纹,王七断指时溅在瓦面上的血点,此刻都化作胸口沉甸甸的重量。

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州

永熙三年八月廿九,卯时正刻。谢渊踮脚将獬豸旗系上旗杆,晨风卷起旗角,七十二幅素绢拼接的旗面猎猎作响。三百二十片残瓦嵌成的獬豸双目在晨光中闪烁,"陈六王七 " 等姓名随着旗面起伏明明灭灭,像极了私矿巷道里匠人手中摇曳的灯,明明随时会灭,却固执地亮着。他抚过旗面边缘的毛边,指尖触到斑驳的红 —— 那是匠人妻子们咬破手指染红的,三十七个妇人围坐在都察院廊下,用簪子在素绢上刺出獬豸轮廓,血珠滴在绢面上,晕开的不仅是红色,还有她们眼中未干的泪。

巳时初刻,文华殿内沉水香缭绕,却掩不住殿中凝滞的气压。谢渊望着御案后的永熙帝,帝王指尖在《边患急报》上敲出急促的节奏,目光扫过他肩头未干的血迹 —— 那是昨夜悬旗时,城砖棱角划破的伤口,此刻隐隐作痛,却比不上心中的刺痛。

"河套告急,漠北骑兵已至榆林卫。" 永熙帝的声音混着殿外北风,冕旒下的目光落在谢渊胸前的獬豸补子上,"萧烈案牵连宗藩甚广,朕需从长计议......"

谢渊突然跪地,膝头撞在青砖上,生疼。他抬头望着帝王,看见御案边缘露出的《匠人血税账》一角,那些用朱砂圈注的 "体面银" 条目,此刻在他眼中都化作匠人断指时的血滴:"陛下可还记得,前任都御史陈廷敬血谏砖窑时,曾说 ' 匠人骨,国之基 '? 他的声音发颤,胸腔里翻涌着,三十七具匠人骨殖尚在太庙金匮,魏王府私军兵器上的匠人生辰八字......

话未说完,他看见帝王指尖骤然收紧,袖中滑出半截褪色的明黄缎子 —— 正是当年陈廷敬血谏时,匠人妻子们用百家布连夜赶制的护腕。缎面上暗纹绣着的獬豸图案已模糊,但边缘的血渍却分外清晰,那是陈廷敬被私军打伤时染上的。谢渊喉间发紧,当年随陈廷敬查案的场景如在眼前:老御史蹲在冒烟的砖窑前,用这缎子裹住匠人断指,如今这缎带却从当今帝王袖中滑落,像一段被岁月尘封的誓言,此刻正重重砸在青砖上。

最新小说: 大明第一墙头草 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 北京保卫战逆转,延大明百年国祚 一统天下的帝王 穿越大秦:红颜助国兴 娘娘,对不住了 三国:穿越成刘晔,靠玉玺谋天下 摸尸涨修为,成死囚的我成为并肩王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在蜡笔小新世界的悠闲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