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华大学机械系一班的教室里,何雨柱刚走到座位旁,江文辉带着三两个同学便围了上来。这几位都是班里的尖子生,理论与实操在全系都数得着,正是孙教授口中有资格参与首批工程师报考的学生。
“柱子,孙教授说的工程师报考,你考虑得怎么样了?”江文辉率先开口,眼里带着几分期待。
何雨柱放下书包,点头道:“差不多了,今天再交一篇论文,就能去报考了。”
“再交一篇?”几人闻言都是一愣。报考九级工程师只需一篇合格论文,他们几个尖子生为这一篇都改得焦头烂额,可在他们印象里,何雨柱往孙教授办公室跑的次数,早已超过“一篇”的范畴。难道他的论文一直没通过?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掐灭了——以何雨柱的水平,断无可能。
江文辉眉头微动,忽然反应过来什么,语气都变了调:“柱子,你莫非是……在准备多篇论文?”
何雨柱坦然点头:“嗯,我打算报考八级工程师,得多准备几篇。”
“八级?!”
这两个字像块石头砸进水里,惊得众人倒吸凉气。他们为了九级资格都快脱层皮,这家伙竟然直接瞄准了更高一阶的八级?江文辉张了张嘴,半晌才憋出一句:“柱子,八级可不是闹着玩的,万一没过,就得等明年了……”
“总得试试。”何雨柱笑了笑,见众人神色复杂,又补充道,“其实选题不难,你们多去实验楼转转,或者去工厂看看,机械领域现在有太多空白等着填补,灵感自然就来了。”
这话并非虚言。如今国家百废待兴,重工领域几乎是一片蓝海,随便一个细分方向都能做出文章,哪像后世那般赛道拥挤。江文辉听得心头一动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——他知道何雨柱不是浮夸的人,这话里定然有几分道理。
“快上课了,先回座位吧。”江文辉定了定神,招呼着众人,只是坐下时,眼神还忍不住往何雨柱那边瞟。同是顶尖学子,这差距未免也太惊人了。
一周后,何雨柱带着江文辉泡在实验室。自从得知何雨柱要考八级工程师,江文辉便总缠着要跟他一起学习,想看看这位“怪才”到底是怎么学的。
可一进实验室,江文辉就愣住了。何雨柱没做什么高深操作,反而对着最基础的机械零件反复拆装、打磨、保养。这活儿简单到刚入学的新生都能上手,哪像个要冲击八级工程师的人该做的事?
起初江文辉满心疑惑,可看了一整天,见何雨柱始终耐着性子重复这些枯燥的动作——拆了装,装了拆,打磨时连边角的毛刺都要反复修到光滑——他忽然懂了。
他们这些尖子生总想着钻研技巧、攻克难题,反倒忽略了机械最本质的东西:基础。熟能生巧从来不是空话,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,才能真正吃透机械的原理。想通这点,江文辉只觉得豁然开朗,看向何雨柱的眼神也变了——这般沉下心打磨基础的韧性,难怪他能走得比别人远。
何雨柱若是知道他的想法,怕是要暗自失笑。他这般“务实”,不过是因为系统对基础操作的提升效率更高罢了。但江文辉的领悟倒也没错,实操本就是机械的根基,能坚持下去,对谁都没坏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