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崇祯皇帝决意整顿北疆、并对辽东及蒙古诸部重新布局之后,一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使团,便悄然离开了京师,一路向北,深入到了那片被明人视为“塞外”的、广袤而寒冷的草原地带。
这里,便是历史上被称为“朵颜三卫”(亦称兀良哈三部)的蒙古部落世居之地。此刻已是深秋初冬,塞外的气温早已降至冰点,凛冽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刮过大地,枯黄的草皮顽强地覆盖着冻土,成群的牛羊在牧人的驱赶下,艰难地寻找着残存的草根。
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成分极为复杂,蒙古语、夹杂着部分突厥语系的兀良哈语、甚至还有一些早已被同化的汉人或女真人的语言,在这里交织混杂。他们曾是大明王朝北疆的重要屏障,其先祖在“靖难之役”中,因出兵相助燕王朱棣夺取天下而立下大功,被明廷册封为朵颜、泰宁、福余三卫,允许其在长城边外驻牧,并享有与明朝通贡互市的特权。
然而,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和建州女真的强势崛起,这片曾经臣服于大明的草原,早已不复往日的平静。兀良哈三部,在经历了内部的分裂和外部的打压之后,大部分部族已先后被后金吞并或招降,成为了清廷用以牵制蒙古察哈尔部、以及南下入寇中原的帮凶。
其中,兀良哈本部的境遇最为凄惨。他们的传统首领世系,早已被清廷扶植起来的、更为强大的翁牛特部所取代和打压。现任的兀良哈本部首领乌尔迈,虽然血统高贵,不甘屈服,曾数次率领部众抵抗清军的奴役和吞并,却都因势单力薄而惨遭失败,部众死伤惨重,势力范围也被一再压缩,如今只能在科尔沁草原和辽河上游之间的某片贫瘠之地,苟延残喘。
----------
这一日,乌尔迈的营地外,几名负责警戒的兀良哈牧民,忽然发现远处地平线上,出现了一队不同寻常的人马!他们并非凶悍的八旗兵,也非其他蒙古部落的游骑,而是……穿着大明官服、高举着大明“玄鸟”龙旗的使者队伍!
这突如其来的景象,让所有看到的人都大吃一惊!大明……竟然派了使臣前来?!而且是如此正式的、打着国旗的使团!他们已经有多少年,没有见过来自“南朝”的真正天使了?!
消息立刻被飞马传回了乌尔迈的牙帐。
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