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旗杆断裂,此乃大凶之兆啊!"一名老兵颤抖着声音说道。
"闭嘴!"杨忠厉声呵斥,但脸色已经变得铁青。他转向刘亮,发现军师的面色同样凝重。
刘亮上前一步,压低声音:"斡于(杨忠字),天意不可违。旗杆断裂乃不祥之兆,若强行攻城,恐有不测。不如暂且收兵,待明日再议。"
杨忠的拳头握紧又松开,内心天人交战。他何尝不知今日已事不可为,但一想到二哥高昂在陇西的辉煌战绩,心中便涌起一股不甘。若就此撤军,岂不显得自己无能?
就在这时,一阵更猛烈的狂风袭来,吹得人几乎站立不稳。杨忠抬头望天,只见乌云翻滚,似有暴雨将至。他终于长叹一声:"鸣金收兵!全军撤回大营!"
随着撤退的号角声响起,汉军开始有序后撤。士兵们虽然纪律严明,但眼中难掩困惑与不安。杨忠骑马走在最后,不时回头望向安州城墙,心中五味杂陈。
"将军不必忧虑,"刘亮策马跟上,试图安慰,"天时不利,非战之罪。"
杨忠只是冷哼一声,没有作答。他心中暗想:要是大哥会怎么做?他一定会想出什么奇招来扭转局势...而我却只能灰溜溜地撤退...
与此同时,安州城墙上,羌王万矣丑奴正眯着细长的眼睛,注视着汉军撤退的队列。他身材魁梧,披着狼皮大氅,粗犷的面容上挂着一丝冷笑。
"大王,汉军撤了!"身旁的将领兴奋地喊道。
万矣丑奴没有立即回应,而是继续观察着远处的动静。他的目光锐利如鹰,不放过任何细节——汉军撤退时的队形、士兵们的动作、那些被遗弃的攻城器械...
"这支汉军,比我们在陇西遇到的差远了。"他终于开口,声音低沉如闷雷,"看那主将,先是贸然进攻,见势不妙又仓皇撤退,毫无定见。"
"大王英明!"部将们齐声附和。
万矣丑奴忽然注意到那面倒地的汉军大旗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:"旗杆断裂...对汉人来说,这可是大大的凶兆啊。"他粗糙的手指抚摸着城墙上的石砖,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在脑海中成形。
"传令下去,"他转身对亲信说道,"让勇士们好好休息,今夜...我们或许能给汉人一个惊喜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