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绍军虽多,不足惧也。” 荀攸的声音虽轻,却带着一股锐利的意,直刺军中弥漫的恐慌。“我军俱精锐之士,无不一以当十。但利在急战。若迁延日月,粮草不敷,事可忧矣。” 他看出了袁绍大而不倒的实质,也指出了自身部队精粹气的脆弱性——没有充足的粮草支撑,再纯粹的气也难以久持。这,便是纯粹武道与残酷现实的体现:超凡之力需物质基础。
“所言正合吾意。”曹操笑了,那笑容带着洞悉人心的智慧,也带着一种敢于赌上一切的、深邃的奸雄之意。他并非完全忽视袁绍的气之强大,但他更信任的是自己部队的高度集中的煞气与自己的决策。
首战,双方摆开阵势。袁绍的金盔金甲,在阳光下闪耀,象征着北方豪族的煊赫气派与强盛表象。他身后张合、高览、韩猛、淳于琼等将领,他们的意形态各异,力量不一,缺乏统合。而曹操这边,许褚、张辽、徐晃等将,他们的意如同出鞘利剑,笔直、锋利,凝聚在曹操的霸者之意周围,形成了一种内敛而致命的气场。
双方口舌交锋,曹操斥责袁绍谋反,是试图从天命与正义层面打击袁绍表面的“气”。袁绍反骂曹操为贼,则是用道德大义来凝聚自己松散的意。
张辽出战张合,两大名将的碰撞,是两种高层次兵家之意与精纯煞气的直接较量。四五十合不分胜负,并非两人能力相近,而是彼时张合尚未遇到能彻底激发他隐藏锋芒的明主,意略有滞涩;张辽则在新附曹营,其意与曹操的整体气场尚未完全契合。而许褚和高览的对决,则是力量与技巧的直接碰撞。
随后,夏侯惇、曹洪带领的冲击,是对袁军庞大阵势气脉的试探。审配坐镇中军,他的布置不仅仅是物理防御,更有凝聚军阵意与气的功能。弩手齐发,万箭如雨,这不是简单的射击,而是汇聚了一万个弩手杀伐之意形成的箭幕洪流,具备可怕的穿透力与震慑力,轻易击溃了曹军的试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