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让老李正宗新疆羊肉馆能顺利开业,全体人员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。
王大龙找来了他手下技术最好的几个人负责店面装修,王大龙他们只用负责墙面地面,以及卫生间这些硬装的部分。桌椅和橱柜这种软装部分,则由陈刚老爷子来负责。
阿卜杜也已经和卖肉老刘对接好了,未来老刘从肉联厂进完货,就直接送到店里,老刘赚一个送货的钱。阿卜杜没事就和装修队的一起干活,不仅能加快进度,还能看着点装修进展。
陈爱兰则是调整她的配方,平常她都是靠手感来调馅,但是现在要开店了,李承德要求陈爱兰得保证味道的一致性,口味也要是更加大众化的。陈爱兰平常还要上班和照顾孩子,所以未来只能由阿卜杜来接手调馅的事,配方也是为了他能快速接手。
最辛苦的还是要数李承德,自从上次李承德准备自己研发蒸包炉,他就一头扎到了车间里。李承德觉得这事没办法一蹴而就,他打算先做一个简易的版本,然后再在简易版本上加东西,优化性能。
李承德本想直接用新租的铺子门口放的那个灶台,但是那个太旧了,加上风吹雨淋的,基本已经快散架了。李承德只能自己做一个新的灶台,他在市场上买了一个废弃的大油桶,用切割机把大油桶顶部锯掉,像烤肉炉子一样,李承德也在油桶中间焊接了一个格栅,方便炉灰掉落。然后在大油桶下方切割出一个门洞,并给洞上安了一个小门,用来放燃料以及清理炉灰。李承德还细心的在大油桶的内部,糊上了一层厚厚的黄泥,防止铁皮长期受热变形。并且他给大铁桶底部焊接上来几个支脚,以便后期搬运和打扫。最后再放上一口和大油桶差不多口径的锅,就基本完成了蒸包炉基础版。
现在市场上卖包子使用的灶台就是这种,商贩们普遍使用和油桶差不多直径的大笼屉来搭配。下一步就是改装,加一个分割分隔层,让灶台可以同时蒸多个小笼屉。
李承德在材料间找了一个较厚的铁皮,用来做分隔层,裁剪成直径为56厘米的圆形,李承德试了一下,正好可以放进锅里。然后他拿出在南边市场买的3小笼屉量,在铁皮上比量了一下,发现绰绰有余,甚至还可能再放下一个。他这才用尺子量出笼屉的直径是18厘米,为了能尽可能的利用空间和能源,李承德在纸上演算了一遍。最后李承德打算给蒸包炉留4厘米边距,在放下4个笼屉的同时,相邻的两个小笼屉的距离恰好约3厘米,这样既可以保障灶台整体的稳定性,也不至于因为放的东西太重,使分隔层的铁板变形。
李承德把分隔层放好,简易版的蒸包炉就完成了。别看只是简易版的,李承德可是花了差不多一个礼拜才弄完。李承德趁着周日,去南边市场买了17个笼屉,用来做试验。除了试验一下灶台性能,也正好看一下这小笼屉的分量,所以李承德前一天就和大伙打好招呼了,让他们中午来他单位集合,一起吃饺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