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1年3月9日,伊朗德黑兰郊外军事基地。
T-80坦克的炮管在烈日下泛着冷光,谢一扬站在观礼台上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。这不是因为伊朗高原的酷热,而是面前这辆坦克炮塔下方那道狰狞的裂缝——像一张嘲笑的嘴,正对着他精心构筑的军火帝国。
“谢先生,这就是你们承诺的'苏联原装货'?“伊朗革命卫队少将哈桑·拉希米的声音像砂纸摩擦,他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划过裂缝边缘,沾上一层黑色粉末,“第三辆了,发动机爆炸时,我的士兵差点被火烤熟。“
谢一扬的舌尖抵住上颚,尝到一丝血腥味。他余光瞥见张铁柱的手已经按在腰间——那里藏着一把改装过的54式手枪,枪管比常规型号短两厘米,适合近距离爆头。
“将军,沙漠高温确实超出了设计指标。“谢一扬的微笑纹丝不动,从公文包取出平板电脑,“但请看乌克兰哈尔科夫工厂的测试报告,在50℃环境下连续运行72小时...“
拉希米突然将平板砸在地上,军靴碾过屏幕时发出令人牙酸的碎裂声。“测试?“他扯开坦克后舱盖,浓重的焦糊味立刻涌出,“看看你们真正的'测试结果'!“
谢一扬俯身望去,发动机舱内壁布满蛛网状的裂纹,像被雷劈过的树皮。最触目惊心的是涡轮叶片——本该是合金钢的部位,此刻呈现出诡异的玻璃状结晶。这是典型的金属疲劳断裂,而且...
“掺了杂质。“张铁柱的独眼在阴影中闪烁,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,“乌克兰人偷工减料,合金里掺了至少15%的废料。“
观礼台下的伊朗军官们开始骚动,有人已经掏出卫星电话。谢一扬知道,这些电话下一秒可能就会打向莫斯科或者北京——无论哪边接通,都意味着他精心编织的跨国军火网络将土崩瓦解。
“三天。“谢一扬突然提高音量,声音在沙漠干燥的空气中异常清晰,“给我七十二小时,还您一个装甲师。“
拉希米眯起眼睛,他身后两名卫兵已经拉开枪栓。沙漠的风卷着沙粒打在谢一扬脸上,像无数细小的刀片。
“二十四小时。“少将最终开口,白手套拍在谢一扬肩上,留下五个灰蒙蒙的指印,“明天这个时候,要么看到解决方案,要么看你的肝被喂给沙漠狐狸。“
回程的直升机上,谢一扬盯着平板上刚接收的照片——重庆兵工厂仓库里,二十台仿制的GTD-1250燃气轮机整齐排列。这些根据T-80图纸逆向工程的产物,理论上性能只有原装的80%,但至少不会爆炸。
“老板,真要全换?“张铁柱检查着弹匣,“那帮伊朗人明显在讹诈,他们自己操作不当...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