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实在累,咱们就歇会儿,等会儿再背,慢慢来。”刘保抬起满是泪痕的脸,看着张让,第一次觉得这宫里有人懂他。
从那以后,刘保越来越依赖张让,有事总愿意跟他说。
延光四年,汉安帝驾崩,宫廷爆发政变,刘保被拥立为汉顺帝。
刚登基的顺帝身边需要亲信,第一个就想到了张让。
他把张让提拔为小黄门,让其留在身边处理琐事。
张让知道,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,却不敢有半分懈怠。
顺帝喜欢书法,他就偷偷练字,虽不能和大臣相比,却能在顺帝练字时,恰到好处地称赞“陛下这笔锋越来越有力了”;顺帝忧心朝政,他从不多言政事,只在顺帝疲惫时,递上一杯温茶,说句“陛下保重龙体,国事方能长久”。
顺帝在位十九年,张让一路升到中常侍,成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宦官之一。
他从不结党,也不干预朝政,只安安分分地伺候顺帝,可没人知道,他早已把朝堂上的权力格局记在心里——哪些大臣是外戚一派,哪些是世家出身,哪些人互相交好,哪些人彼此敌对,这些都像账本一样,清清楚楚地刻在他脑子里。
他知道,顺帝信任他,不是因为他有才能,而是因为他“安全”——不贪权,不惹事,只忠于皇帝。可这份“安全”,不过是他等待时机的伪装。
建康元年,汉顺帝驾崩,此后十几年,东汉皇位更迭频繁,冲帝、质帝、桓帝先后即位,张让凭借“不涉党争”的名声,始终留在中常侍的位置上。
直到永康元年,汉桓帝驾崩,窦太后拥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,是为汉灵帝。
灵帝即位时年仅十二岁,自幼生长在藩国,对宫廷规矩和朝堂权斗一窍不通,身边最缺的就是“懂他”的人。张让抓住了这个机会。
他看出灵帝不像顺帝那样忧心国事,反而对玩乐、财货更感兴趣,便投其所好。
灵帝喜欢养狗,张让就让人从西域选来毛色鲜亮的猎犬,还给狗戴上绣着花纹的帽子,系上丝带,让灵帝开心;灵帝想赚钱,张让就提议在西园开设“邸舍”,把官职拿出来卖——郡守级别的官职卖二千万钱,县令级别的卖四百万钱,甚至还允许先上任再交钱,缺钱的可以打欠条。
这提议让灵帝大喜过望,立刻准了。
西园卖官的钱财,一部分进了国库,更多的则流入了灵帝的私库。
灵帝对张让越来越满意,甚至说:“张常侍是我父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