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亲身经历,让他比常人更能理解底层百姓的苦难,也更坚定了他追随兄长“改天换日”的决心。
在太平道的早期传播中,张梁的角色极具“实务性”:若说张角是“精神领袖”,负责阐释教义、吸引信徒;张宝是“内政管家”,负责管理信徒财物、统筹粮草;张梁则是“外勤总长”,常年奔走于冀州、豫州、兖州等地,一边协助兄长为百姓治病,一边秘密拓展组织网络。
彼时张梁的“传教方式”极具针对性:他会带着少量符水与草药,前往疫病严重的村落,先以温和的言语安抚民众,再按照《太平经》的仪式,将符水洒在病患身上,口中念诵“苍天佑民,黄天护佑”的祷词。
事实上,符水本身并无疗效,但张梁会暗中搭配草药为病患治疗,同时组织健康的信徒为流民分发粮食——这种“宗教仪式+实际帮助”的组合,让太平道在流民中迅速建立起信任。
据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记载,太平道信徒“襁负归之者,填塞道路”,许多流民甚至将张梁视为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”,甘愿追随他赴汤蹈火。
除了吸纳信徒,张梁更重要的工作是“军事化筹备”。
他深知,反抗朝廷必须有武装力量,因此在传教过程中,会有意识地筛选信徒中的青壮年,尤其是曾当过兵、会使用兵器的人,将他们单独组织起来,以“方”为单位进行训练——太平道将信徒分为三十六“方”,每方设“渠帅”统领,大方万余人,小方六七千人,而张梁直接掌管冀州的三个大方,麾下信徒达三万余人。
为了提升战斗力,张梁效仿军队编制,为信徒制定简单的纪律:“昼则耕作,夜则习练”,白天让信徒开垦荒地、囤积粮食,夜晚则教授他们基本的格斗技巧与阵法;同时,他还秘密打造兵器——由于官府禁止民间私造铁器,张梁便组织信徒将农具改造成刀枪,将木棍裹上铁皮制成长矛,甚至收集废铜烂铁铸造简易铠甲。
经过十余年的积累,到公元183年时,太平道的信徒已遍布八州,人数突破五十万,而张梁与张宝所掌管的武装力量,也成为当时最具规模的“民间军事集团”。
这一年冬天,张角召集张梁、张宝及三十六方渠帅在巨鹿秘密集会,定下“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的起义口号——“甲子年”即公元184年,“天下大吉”则象征着太平道将取代东汉,建立新的秩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