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,金军再攻德顺军,被吴璘击退,十一月,金军围攻水洛城(甘肃庄浪),欲堵截宋军和川口的归路,朝廷闻讯,认为德顺军孤城在外,离川口远,如金军阻截退路,全军危机,特别是参知政事史浩,劝赵眘下诏放弃德顺军,并迁徙军民到秦州(甘肃天水)。御史袁季、任古等附议史浩。川陕宣抚使虞允文听闻后,上疏极力反对撤军。但史浩是赵眘的老师,赵眘决定听从史浩意见。十二月,朝廷下诏,让吴璘退师。
公元1163年正月,吴璘奉诏班师,此时虞允文入京,当面向赵眘陈述不能放弃德顺的理由,张浚已进位枢密使,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,意图北伐,因此需要吴璘在德顺军牵制金军兵力,赵眘再次下诏,改变命令,撤不撤军,让吴璘视情况而便宜从事。可惜的是,吴璘已经撤军了,更可惜的是,吴璘在撤军途中,遭到了金军的伏击,将士死伤几万人,这是吴璘所遭遇的最大败仗,让人扼腕!
佐料:吴璘的德顺之败,《宋史.虞允文传》有比较详细介绍。
参知政事史浩提议,全部放弃陕西,从德顺撤军,袁季、任古等附议,虞允文上疏争辩:“恢复(指北伐)莫先于陕西,而德顺军的存亡,又关系陕西五路新收复的州县,一旦放弃,则金军进四川的路就有很多选择!”前后上疏十五次。赵眘欲召虞允文垂询陕西边事,史浩等人又怕虞允文回临安,改任虞允文为知夔州。但赵眘毕竟不放心,仍命虞允文进京当面奏事。
虞允文上奏道:“有八条理由说明我们可以继续对金作战。”赵眘问到弃地问题时,虞允文用朝见时所执笏板在地上画,力陈丧失土地的利害关系。
赵眘听了后悔道:“史浩误我!”于是又下诏令吴璘便宜行事,让吴璘自己决定是进是止,然而为时已晚,吴璘接到前一个诏书,不敢违抗,已开始被迫撤军,金兵追击,失去城池掩护的宋军大溃败,秦凤、熙河、永兴三路新收复的十三州重新被金军占领。
然而此战吴璘实不应承担多少责任。就在吴璘奉诏退兵的时候,左右劝谏道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此举所系甚重,奈何退师?”
吴璘回答道:“我难道不知?只是主上刚当政,我握重兵在外,有诏命,我吴璘怎敢违抗!”吴璘的话,我们听到是否有些心酸?是否看到了二十年前,赵构冤杀岳飞的影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