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网游小说 > 大唐凌烟志 > 第144章 窦建德剑指中原

第144章 窦建德剑指中原(2 / 2)

作为宗室重臣兼河北道行军总管,李神通的这一战略撤退绝非随意之举。据《唐六典·兵部》记载,唐代边将"凡有军机大事,须遣使驰驿奏闻"。

这一制度沿袭了隋代成熟的军事管理体系,要求前线将领在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时必须及时向中央朝廷汇报。李神通在率军撤往相州后,立即通过驿站系统向长安递送了"露布"(紧急军报)。

这份军报的内容完全符合唐代军事文书规范:首先详细陈述了撤军理由,包括"贼势浩大,粮械不继"等实际情况;其次汇报了新防线的部署情况,特别是相州的防务安排;最后提出了需要朝廷协调的事项,如调拨黎阳仓粮秣、联络李世积部等具体请求。

《资治通鉴·卷188》明确记载:"神通退保相州,遣使告急",这一记载不仅证实了李神通确实执行了奏报程序,更说明其程序完全合乎典制。

唐代的驿站系统在此次军情传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根据《唐六典》记载,重要军情需以"六百里加急"的速度传递,确保确保五日可达长安,让朝廷能够及时掌握前线动态并作出相应部署。

李神通选择相州作为新的防御据点,既考虑了地理优势,也兼顾了与黎阳仓等后勤基地的呼应关系,这种战略布局同样需要获得朝廷的认可和支持。

这一事件生动展现了唐初军事制度的几个重要特点:一是严格的军事指挥纪律,即便是宗室将领也必须遵守奏报制度;二是完善的军情传递系统,确保中央对地方军队的有效控制;三是战略决策的规范化流程,重大军事行动必须经过朝廷认可。这些制度的确立,为后来唐王朝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
此外,这场战略撤退的深意,在半月后的黎阳会师中显现端倪。李神通与李世积合兵五万背靠永济渠,如同在窦建德与王世充势力范围之间打入楔子。而仓促接管洺州的夏军,很快发现要维持这座孤城的运转,竟需每日从二百里外运粮,而且,永济渠的漕船,正暴露在唐军黎阳大营的兵锋之下。这场看似夏军攻城略地的胜利,实则埋下了武德四年虎牢关大战的战略伏笔。

唐朝朝廷在关注李神通部战略退守相州的同时,并没有放松对其他军事势力的震慑,为了防止窦建德、王世充合流,急忙调遣左武卫将军秦武通加强洛阳东线。

秦武通奉皇上李渊谕旨军令,率五千精骑突至洛阳东郊。

最新小说: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重生宝可梦,从独角虫开始 乒乒乓乓天下无双:流星与烟火 海贼王:开局天龙人跪下喊爸爸 无机杀手:微末凡尘,战至无神 梅超风传奇 打了7年NBA,才进国家队 萌学园之乌拉拉的大狗狗男友 全兽出击枫亭觉 综影视之兰陵王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