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珍听了凉王的表态,提出了不同的意见,他说道:“隋朝失去了天下,现在天下人都起来争夺它,称王称帝的,岂止一个人!唐朝占据关中,凉国占据河右,本来互不干扰。况且您已经做了天子,为什么又要自我贬黜!如果一定要以小事大,那就请按照萧瑀侍奉魏国的事情为例。”
隋末唐初,天下纷争。割据凉州的李轨面临唐朝压力,其谋士曹珍以萧瑀侍奉西魏之事劝其勿降,这一历史典故的运用蕴含深刻的政治智慧。
从历史背景对比来看,萧瑀身为梁朝宗室,国破后入魏;李轨割据一方,面临唐朝压力,二者处境相似。当年西魏、北周与南朝对峙,正如唐朝与各割据势力并存,政治格局如出一辙。
曹珍以萧瑀为例,意在说明三方面的问题。其一,萧瑀虽仕魏,仍保持梁室尊严,暗示李轨应维持凉州独立;其二,萧瑀在魏国积蓄力量,建议李轨静观其变;其三,萧瑀以华夏正统自居,强调凉州的文化独立性。
从实力对比看,凉州兵精粮足,可效仿萧瑀周旋;地理位置上,凉州相对长安地处偏远,易守难攻;民心方面,凉州百姓支持李轨,投降恐失民心。这些现实条件为李轨保持独立提供了可能。
而且萧瑀在魏国保持影响力,最终促成隋朝统一,这一经验值得借鉴。曹珍以此警示李轨,过早投降恐失主动权,保持独立可待价而沽。
最终,李轨听从了曹珍的建议,派遣他的尚书左丞邓晓前往长安城入朝觐见唐朝皇帝,临行前,李轨叮嘱道:"你此去长安,务必探明李渊真实意图。"
邓晓领命,于武德二年(619年)五月携西域宝马、美玉等贡品启程,使团百余人经秦州(今天水)、凤翔等地,避开薛举控制区。七月,邓晓抵达长安。
七月十五日,长安城太极殿朝会之上,鸿胪寺卿郑元璹向皇帝李渊汇报了李轨派遣使臣前来觐见一事。
唐初,负责接见其他割据势力使臣的主要部门是鸿胪寺,主管官员鸿胪寺卿为正三品,总领事务少卿为从四品上,协助处理相关事务。下属机构典客署负责接待事务,司仪署掌管礼仪
武德二年由郑元璹担任鸿胪寺卿,他在接待外交使臣时,重要使臣由宰相陪同接见。日常事务由少卿处理。首先便是查验使臣身份文书,安排馆驿住宿。使臣先至鸿胪寺报到,由典客署官员引导入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