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晚,王玉娥和赵东阳都愁得睡不着觉,辗转反侧,如同在被窝里烙饼。
王玉娥唉声叹气,说:“幸好风年和居逸都有朝廷给的职田,否则咱们全家都等着喝西北风。”
本来,她和赵东阳仗着手里有一百五十亩良田,每亩田每年收两次稻子,他们便可以收两次佃租,日子过得富足,接济娘家,或者请帮工干活,都毫无压力。
但是,天有不测风云啊,今天他们死里逃生,出于感恩,对死者家眷承诺,一百年不收取佃租。另外,对受伤、还活着的佃户,他们也承诺免除二十年佃租。
当时,做出这种承诺,凭的是良心。但此时此刻,脑子冷静下来,越想越纠结。
往后二十年,那一百五十亩良田连一分佃租都收不到。
无法开源,就只能节流。以后花钱时,王玉娥哪里还敢大大方方?哪有大方的底气?
做了多年地主婆,她终于再次体会到人穷志短。
黑夜中,她的脸色黑如锅底,十分憋屈。
旁边的赵东阳也好不到哪里去,他想来想去,都不好意思向孙女要钱,然后去街上吃喝玩乐……
“哎!以后这日子咋过?”
王玉娥接话:“至少还要等二十年,才能再次收租。”
“说话不能当放屁,就算咱们想反悔,佃户也不会答应。”
赵东阳的大胖脸变成一副熊样,说:“二十年,咱们肯定等得起。”
“当初,乖女和阿年成亲那天,遇到歹徒打劫花轿。那次,咱们向救人的八个佃户承诺免去十年佃租。后来,乖宝满九岁,那十年之期不就满了?”
“日子如流水,过得很快。”
“等乖宝肚子里的小娃娃生出来,满十九岁,那二十年之期也就圆满了。”
他想方设法安慰自己,安慰王玉娥,避免直接被气死。
王玉娥叹气,偷偷流泪,说:“我怕这二十年坐吃山空。”
“自己赚钱,花钱爽快。如果靠宣宣和乖宝养我们,多花一个铜板都难受。”
赵东阳试探着问:“要不,我再去街上卖烤鸭赚钱?”
王玉娥啼笑皆非,用衣袖抹掉眼泪,吸一下鼻子,说:“那哪行?县令夫人的爷爷当街卖烤鸭,居逸和乖宝多没面子。”
“何况,官僚家眷不是不许经商吗?万一传到皇帝耳朵里去,连累居逸和风年丢官,咱们哭都没地儿哭。”
赵东阳闷闷不乐,只能打消这个念头,越想越头痛。
— 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