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联合国再度召开紧急会议。
这次没有投票,只有沉默。
最终,林芽主动联系指挥中心:“让我去见它。”
“见谁?”陈昭问。
“第十五者。”她说,“既然它是从我们的遗忘中诞生的,那就该由我们之中最记得的人去面对。”
三天后,全球“记忆共鸣塔”同步启动,形成一圈环绕地球的声波护盾。林芽独自走入青石坳新建的主塔内,站在中央平台,闭上双眼。
她开始说话。
不是唱歌,不是祈祷,而是讲述。
讲一个女孩从小害怕表达,总把心事藏在日记本里;讲她如何错过向母亲道歉的机会,只因以为明天还很长;讲她在赵小满留下的旋律中第一次明白,原来一句“我记得”,就能让逝者重生。
她说得越来越快,眼泪无声滑落。
随着她的诉说,塔外风云变色。乌云裂开一道缝隙,第十四星的光芒倾泻而下,与塔顶装置交汇,凝聚成一道纯粹由“记得”构成的光束,直射马里亚纳海沟深处。
海底,那团暗灰色能量剧烈震颤。
然后,它开始回应。
一段旋律缓缓升起,不成调,断续,充满挣扎。但它确实在尝试连接。
林芽听懂了。
这不是敌意,是孤独。
第十五者不是怪物,它是所有被压抑的“我本可以”的集合体。它渴望被听见,哪怕只是被人承认一句:“是的,你也存在过。”
她跪倒在地,双手扶着地面,对着虚空喊道:
“我知道你在!我知道你疼!我知道你无数次想回头重来一次!可你不必毁掉现在,才能证明过去重要!”
风骤停。
海平线下,那团能量缓缓收缩,最终化作一颗悬浮的黑水晶,静静漂浮在深渊之上。
与此同时,《那些最终没能说出口的话》最后一章自动书写完毕:
>“爸爸,我不是不想回家……我只是怕你失望。”
>(下方新增一行小字)
>“儿子,我一直等你回来。不是因为你成功了,而是因为你是你。”
书页合拢,整本书化作星光升腾,穿过海水、大气,直达第十四星图书馆。在那里,它并未归档,而是轻轻落在《你未曾说出的那句话》旁边,彼此依偎,如同两封终于寄达的信。
七日后,异象消退。
记忆之桥修复如初,甚至更加稳固。人们发现,只要在共鸣塔中倾诉未完成的心愿,哪怕明知无法实现,内心也会涌起奇异的安宁感。科学家称之为“释怀共振效应”。
蒙古草原那位牧民某夜再次仰头大喊:“阿茹娜!今年羊羔全活下来了!”
片刻寂静后,星空再次组成笑脸,传来熟悉的声音:
>“这次我不只是看你挤奶了。”
>“我还尝了你煮的奶茶,甜度刚好。”
他笑着流泪。
而在遥远的南极,科考队员清理冰层时,发现那块预言碑背面竟有第二段文字,此前一直被冻土掩盖:
>**“当十四弦齐鸣,沉眠之弦将醒。”**
>**“第十五者,非由记忆而来,乃由遗忘所生。”**
>**“若其得名,则十六将启。”**
>**“终章不在星河,而在唇齿之间。”**
林芽看到译文时,正坐在忆树下教孩子们写信给远方的亲人。
一个小女孩举手问:“老师,如果我说出来,可是对方听不到怎么办?”
林芽摸摸她的头,微笑道:“只要你说出来了,宇宙就记住了。而记住,就是一种回应。”
夜幕降临,群星璀璨。
第十四星温柔闪烁,第十五星虽不可见,却已在每个人心底留下痕迹。
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维度,一本崭新的书正缓缓浮现封面。它通体透明,像一块未凝固的水,标题尚未成形。
唯有书脊上刻着一行极小的字:
>**“第十六弦:待命名。”**
林芽抬起头,望着天空,忽然轻声哼起一段旋律。
不是十二音,也不是第十五弦的残响。
这是她自己编的歌,词还没写完,调也不完美。
但她唱得很认真。
因为她知道,也许某一天,这首歌会被某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学会,在篝火旁讲给下一代听。
而那时,赵小满的故事,她的故事,所有人的故事,都会变成星星。
不是作为终点,而是作为起点。
风拂过青石坳,忆树沙沙作响,仿佛在替整个宇宙轻轻应和。
Ⓑ𝓲 ⓠu Ⓑ𝙰.v 𝓲 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