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会、邓艾先后被杀,成都无主,军民大乱,恣舞血刃。太子刘璿、汉寿亭侯关彝、大将张翼、皆死于兵乱之中,魏将死者,亦有数百。旬日后,贾充兵到,出榜安民,成都方宁。贾充留卫瓘总镇成都,自将后主举家迁洛阳。时有尚书令樊建、侍中张绍、光禄大夫谯周、秘书令郤正、殿中督张通等人相随,廖化、董厥称病未出。
建宁太守霍弋,闻后主被迁洛阳,素服望北大哭三日。诸将曰:“既汉主失位,何不早降?”霍弋泪曰:“山水隔绝数千里,未知我主安危,若魏以礼待之,举城而降犹未晚也,若我主受辱,主辱臣死,岂可降乎?”众将以为然。于是,使人往洛阳打探。
曹魏景元五年,春三月,东吴各路人马闻蜀已亡,遂收兵还师。吴主孙休临朝,中书丞华核奏曰:“吴、蜀唇齿相依,唇亡则齿寒,臣料司马昭必乘势伐吴,乞陛下尽早提备。”孙休即诏命陆逊之子陆抗为镇东将军、领荆州牧,守沔水口;左将军孙异,统兵守南徐;老将丁奉总督兵马,沿大江屯兵数百营各相呼应。司马昭闻报,不敢轻进。
刘禅至洛阳,司马昭当众责之曰:“汝荒淫无道,远贤失德,理当斩杀。”后主惊得面如土色。众臣奏曰:“蜀主虽失纲纪,幸早归降,当赦其罪。”于是,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,赐绢万匹,僮婢百人,月给用度。子孙封侯者五十余人,随臣皆封列侯,令将黄皓押赴市曹,凌迟处死。建宁太守霍弋,闻后主受封,遂率众而降。魏兵大至云南,太守关索与鲍三娘战死殉国,百姓念其恩德立庙以祀。
是日,刘禅至晋公府谢恩。司马昭设宴款待。昭先以魏乐宴前,诸蜀官不悦,惟刘禅喜。司马昭换上蜀乐,众蜀官皆泪下,惟刘禅喜形于色。司马昭侧身谓贾充曰:“人之无情,竟至于此,纵使诸葛再生,亦不能保之。”乃问刘禅曰:“公思蜀否?”刘禅随口曰:“此时乐,不思蜀。”少顷,刘禅离席。郤正随至廊下曰:“主公切不可言不思蜀,若晋公再问,可悲泪回曰:‘先父坟茔,远在蜀地,哀心向西,无刻不思。’晋公闻之,必放主公归蜀。”刘禅牢记入席。酒至半酣,司马昭又问曰:“此时思蜀否?”刘禅乃以郤正之语回答,欲泪无悲,力闭其目。司马昭曰:“安乐公之言,似郤正之语也。”刘禅忽开双目曰:“此正是郤正所教之语。”司马昭及其左右皆大笑。自此,司马昭深喜刘禅之坦诚,再无猜疑。
众文武以司马昭收川有功,欲尊其为王,遂表奏魏主曹奂。曹奂不敢不从,即封司马昭为晋王,并追谥司马懿为宣王,司马师为景王。司马昭之妻,乃王肃之女,生二子:长子司马炎,字安世,人物魁伟,长发垂地,聪明英武;次子司马攸,字大猷,性情温和,恭俭孝悌。因司马师无子,过继司马攸以续其后。司马昭常曰:“天下者,我兄之天下也。”故尔,欲立司马攸为世子。山涛谏曰:“废长立幼,违礼不祥。”贾充、何曾、裴秀亦谏曰:“长子聪明神武,超世之才,人望极茂,且天表如斯,非人臣之相也。”司马昭犹豫未决。太尉王祥、司空荀顗又谏曰:“前代有鉴,废长者多致乱国,晋王当让私情为天下计。”司马昭遂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