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仲弓的 “敬” 之内涵
仲弓,也就是冉雍,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,以德行着称。他对 “敬” 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践行。在他看来,“敬” 不仅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。“居敬”,就是要内心怀有敬畏之心,对自己的职责、对百姓的福祉、对天地万物都保持尊重。
《论语?子路》中记载,仲弓问孔子如何为政,孔子回答: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” 仲弓将这句话牢记在心,并在自己的为政实践中加以贯彻。他在担任季氏家臣时,首先整顿吏治,明确各级官员的职责,让他们各尽其职。对于下属的小过错,他往往予以宽恕,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。同时,他积极举荐有才能的人,让他们为国家和百姓效力。
仲弓的 “敬” 还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上。他处理政务时,总是一丝不苟,反复推敲,生怕出现差错。有一次,他负责征收赋税,发现其中有一项规定可能会对贫困百姓造成负担,于是他亲自进行调研,收集了大量的实际情况,然后向上级提出了修改建议,最终使得这项规定更加合理公平。
四、“居敬而行简” 的治道智慧
仲弓提出的 “居敬而行简,以临其民,不亦可乎?” 道出了一种高明的治道智慧。“居敬” 是内在的修养和态度,“行简” 是外在的行事方式和方法。只有内心怀有敬畏和责任,才能在简化程序、提高效率的同时,不偏离正道,不损害百姓的利益。
在水利工程的治理中,这种智慧体现得尤为明显。前面提到的冉雍主持修建的 “淇水堰”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,始终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百姓负责的态度,反复论证,精心规划,这是 “居敬”;而在具体的施工组织中,他简化了不必要的层级和手续,提高了工作效率,这是 “行简”。这种结合,使得工程既高质量完成,又惠及了两岸百姓。
在司法实践中,“居敬而行简” 同样适用。仲弓处理案件时,总是本着公正、公平的原则,深入了解案情,这是 “居敬”;同时,他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诉讼程序,让百姓能够更便捷地维护自己的权益,这是 “行简”。他认为,司法的目的是解决纠纷,维护正义,而不是炫耀程序的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