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“乖”,其实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意愿,把他的行为归结为“服从”的体现。
反之,如果父母说:“谢谢你愿意帮忙,你的细心让我感觉很温暖。”这就不是“控制性表扬”,而是真诚的感激。区别就在于:前者是对行为的评价,后者是对人本身的尊重。
表扬之所以让人不舒服,往往是因为它缺乏对人的真诚关注,更像是一种外在操控,而不是内在认同。
?
三、被表扬者的心理:你是在夸我,还是驯化我?
当表扬频繁、强烈且总是来自权威者时,被表扬者的自我感知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:
? 自我异化:逐渐以“别人的标准”看待自己,忘了自己真正的兴趣与判断;
? 行为依赖:越来越依赖外部的反馈来决定行动,而非内在的价值;
? 潜在反感:尤其是当表扬的语气带有“恩赐感”时,会引发隐隐的不适甚至反叛心理。
很多人小时候总被夸“乖”、“聪明”,长大后却患得患失、不敢犯错,不是因为表扬本身,而是因为表扬背后的逻辑让他们活在了别人的期待里。
?
四、教育、职场与家庭中的“表扬陷阱”
1. 在教育中:传统教学中,老师习惯以“你做得好/不好”来评价学生。这种评价式表扬容易让学生丧失内驱力,转而追求“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