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子忽然决定对曲卓动手,纯是他自己作的。
如果只是在计算机领域出风头,虽然会被克格勃关注,但轻易不会动他。
没必要。
毛子缺乏匹配的制造能力,研发先进计算机没有任何意义。最多使手段买成品和偷技术做储备。
问题是,曲卓到戴英后太浪了。
又是碳同素异形体,又是搞第三代半导体材料,还甩出了几十克拉的宝石级彩钻,侧方面证明了他在相关材料学领域的实力。
关键是,克格勃组织技术专家,对米莉烯和莫里斯管的材料学特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
得到两种碳同素异形体制备工艺的渠道,还透露了“第三代半导体材料”的实验室进度和预估特性。
经过严谨的专业分析,已确定的新型碳材料和正在推进的新型半导体材料,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,有巨大的应用潜力。
甚至,可以带来葛明性的改变。
包括太空领域的军备竞赛,是冷战的核心体现之一!
毛子虽然舍弃了很多研发项目,但对军工相关依旧重视。航空航天更是与老美斗法的主要战场。
鉴于俩“新玩意”的价值,克格勃一总局做出了两个并不冲突的果断决定。
其一,如此重要的技术,必须掌握!
其二,不能让敌人掌握。
于是,曲某人就成了核心的关键点。
在毛子眼中,得到他,就等同于得到了技术。没有他,北约和老美的研发进度即便不陷入停滞,也会受到重创。
被克格勃盯上,可不是开玩笑的。
一次不成,也会有下一次。
一而再的不成,多半会生出“我得不到,别人也别想得到”的心思。
如何解决这一问题,暂时还顾不上。先琢磨怎样在保住维特罗夫的同时,安全的脱身……
不是很难。
因为,这次以他为目标的任务,是两段式的。
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密,防止事后“有人”根据某些细节,推断出是谁“偷”的人,一总局投入的资源和力量不小。
得手后没有走最快捷的线路,而是特意兜了老大一个圈子。
计划中,先走海运把曲卓运到挪威,再从挪威穿过芬兰到库尔曼斯克。
随后一路南下,直达莫斯科……
整套计划中,维特罗夫带领一组熟悉高卢情况的特工,负责前半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