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第14章:小杨的发现(第1/2页)
海洲市刑警支队,网络犯罪侦查科。
时间是凌晨四点,正是人体最疲惫、意志最薄弱的时刻。但对于技术员小杨来说,肾上腺素就是他最好的提神剂。他顶着一头乱糟糟的、因反复抓挠而更像鸟窝的头发,眼睛死死盯着面前并排的三块显示器,屏幕上流动着常人看来如同天书般的代码和数据流。
他的任务是彻底梳理双用科技大厦,尤其是28楼高管层在案发时间段内的所有监控日志和系统记录。这不是简单的回放录像,而是深入系统底层,检查每一行日志、每一个数据包的完整性和真实性。
赵队的最新指示很明确:对手技术高超,可能存在篡改。这激起了小杨作为技术人员的全部好胜心。
“不可能完美无缺……只要是篡改,就一定会留下痕迹……”他一边喃喃自语,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自编的分析脚本,交叉比对不同系统的日志时间戳、数据校验码和进程调用记录。
数小时的高强度工作,眼睛干涩发痛,就在他几乎要放弃,准备用冷水洗把脸再战时,一个分析脚本突然弹出了红色警报!
“滴滴滴——”
刺耳的提示音在寂静的科室里格外清晰。小杨一个激灵,瞬间扑到屏幕前。
警报指向一段来自28楼东侧走廊一个备用摄像头的系统日志。这个摄像头位置偏僻,主要监控消防通道入口,画面通常不被重视。
日志显示,在案发当天上午9点15分至9点18分这三分钟里,该摄像头的视频流数据出现了异常的“数据包序列跳跃”和“校验码重复”现象。
“找到了!”小杨心脏狂跳,手指因兴奋而微微颤抖。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篡改手法,并非粗暴地删除或覆盖原始数据,而是像剪辑电影一样,将前后正常时间点的视频帧数据巧妙地复制、拼接,覆盖掉了这三分钟内的真实内容,并重新生成了符合系统规则的校验码,使其在常规检查下天衣无缝。
凶手(或其技术同伙)利用这三分钟的时间,很可能完成了进入或离开现场的关键动作!
小杨立刻尝试进行数据恢复,试图从被覆盖的数据区底层寻找残留的原始信息。然而,对方的清理工作做得异常干净,使用的覆写算法也极为刁钻。他动用了几种压箱底的数据恢复工具,屏幕上却只反馈出一堆乱码和无法识别的数据碎片。
“靠!”小杨忍不住骂了一句,frustration涌上心头。明明已经找到了破绽,却无法窥见破绽背后的真相。
他不死心,扩大了排查范围,将与该摄像头相关的所有网络设备日志、交换机流量记录统统纳入分析。终于,在浩瀚如烟的数据中,他捕捉到了一丝微弱的、不寻常的痕迹——就在那三分钟里,大厦内部网络的某个未登记MAC地址的设备,与核心服务器机房的一个特定端口,有过一次极其短暂、但数据吞吐量异常巨大的通信!
这个未登记的设备,像幽灵一样出现,又悄然消失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14章:小杨的发现(第2/2页)
🅑𝐼 𝐐u 🅑🅐.v 𝐼 𝐏